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72.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3/10/04 18: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元泰
研究生(外文):LI, YUAN-TAI
論文名稱:利用銀河系演化模型來探討其中心鋁-26同位素的來源
指導教授:李太楓李太楓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 TAI-FE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物理研究所
學門:自然科學學門
學類:物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89
畢業學年度:7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5
中文關鍵詞:銀河系演化模型銀河系同位素伽傌射線太空鋁26同位素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5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自從高能天文觀測衛星HEAO-3偵測到自銀河系中心方向所發出大量的1.8Mev伽傌射線
,並計算出來源可能為銀河系中心星際氣體中三至四倍太陽質量26R1放射性同位素衰
變而來,已經有不少天文物理學家提出各種假設來解釋此一不尋常大量現象。其中以
26R1產自新星(Nova)的假設較能符合我們對銀河系中心的了解。但問題在於:當26
R1重生成時,同時會形成許多15N ,但在銀河系中心觀測到的分子雲中,14N/15N 比
值相當大,也就是說,26R1生成假設的計算必須符合14M/15M 比值相當大,也就是說
,26R1生成假設的計算必須符合14N/15N比值的限制。
本文將根據Schimdtetal.等所發展之銀河演化模型,設計程式,算出星際氣體中碳氮
氧同位素比值作比較,以驗證此一模型。之後,將新星假設代入模型中,以不同的參
數計算銀河系中心26R1總量及14N/15N 比值,結果顯示,不論參數在合理的範圍內如
何修改,26R1的生成會造成14N/15N
比值過小,因此,新星假設無法成立。本文最後將約略討論其他的可能性。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