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是明朝國運由盛轉衰的關鍵君主,本文試圖以歷史研究為經,政治科學為緯, 應用政治穩定和危機的基本模型,以探討其皇權運作的實際內涵和個中演變。 導論,除介紹研究動機外,就皇權分析的三項命題,透過權力菁英理論,闡釋正統、 景泰、天順三朝(西元一四三六年--一四六四年)權力結構的特色,提出政治科學 的兩個模型,作為解釋在二十八年的期間,出現英宗--景帝--英宗的兩度君位移 轉之線索。 第一章描敘土木之變的背景、經過及其影響。正統前期,三楊輔政,權在內閣;至後 期,王振干政,宦權高漲,此種權力流轉現象緣何產生?其次,土木之役意味著明朝 國勢的急轉而下,在該事件周圍的政治環境與角色,對土本之變後繼位的景帝,有何 實際衝擊? 第二章續述景泰朝政,文、武臣和宦官三種力量,面對英宗被俘及爾後的返朝、瓦剌 入侵、易儲、復辟等事件之立場及因應。 第三章以英宗皇權發展為核心,分析英宗倚重李賢等北方文臣,和外戚孫繼宗主掌京 營,以及逯杲指揮錦衣衛,逐漸肅清奪門勢力,並平息曹欽兵變,終致皇權復趨集中 ,君位因而鞏固。 結論,指出天命規範、祖宗成憲、臣屬擁戴,為皇權運作的三項限制,並表示惟有皇 權從上至下分配予臣屬,以及文臣權力超過武臣和宦官,君主政治始能穩定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