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於上新--更新世期的蓬萊運動,形成了大屯烘爐山及觀音萬年塔具有島弧性質 鈣鹼系列的高鋁質玄武岩;而在此之前包括中新世以前的臺灣北部及中西部火山作用 之發生,與新生代時期位於亞洲大陸板塊邊緣之構造運動有關,由於中國南海的擴張 運動,造成間歇性的火山活動;形成了包括公館蟾蜍山、中和南勢角、鶯歌尖山、北 橫公路三民--關西一帶、水林一號井、王功一號井以及CBK 、CBS 等具有大陸板塊 內性質之玄武岩漿。 高鋁質玄武岩漿具有較高的AlO 含量,其斜長石含量大於鹼性玄武岩及矽質玄武岩者 ,並具有較高的Y /Nb值(1.62)及較低的Nb值(13ppm );而一般大陸板塊 內之玄武岩其Y /Nb常小於1;但具較高的TiO 、Ni、Zr、Nb等值;一般而言,本文 之玄武岩皆有輕稀土元素富集之現象,且皆無Eu異常者,表示斜長石在分化過程中未 扮演一重要角色。經由高鋁玄武岩漿中KO成分之富集,可分化為鹼性橄欖玄武岩漿, 包括觀音山鹼長基玄武岩及草嶺山白榴基玄武岩;而烘爐山高鋁質之岩漿可能為較原 始之岩漿,即由原漿地函經過25%左石的部份熔融後再經結晶分化而形成者,其化 學成之變化,主要受制於地殼之厚度與班尼奧夫帶上之上部地函橄欖岩之部份熔融程 度。而矽質玄武岩其(Y /Nb) 為2.7∼9.7,鹼性玄武岩(Y /Nb) 為6 .7∼20.2,與澎湖及關西--竹東地區者相類似,並且在化性上與澎湖地區者 相當;矽質玄武岩可能是由較淺處未受換質之地函兩輝橄欖岩,經由5%∼10%之 平衡部份熔融作用而產生;而鹼性玄武岩可能是由較深部『富化的上部地函物質』, 經由10∼20%部份熔融作用而產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