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係以墾丁國家公園海域(22°N ;121°E )產雀鯛科魚類(Pomacentr- idae)為研究對象,自1988年3月至1989年4月間每月以潮間帶採集及水肺 潛水方式分別在各測站之潮間帶及亞潮帶珊瑚礁區採集標本。共採獲11屬40種9 88尾之雀鯛標本,分析其攝食習性,所得結果除描述各種雀鯛食性外,並以定量分 析方法將本區域雀鯛之食性歸成四大類:(1)草食性攝食者(herbivores)(2) 動物性浮游生物攝食者(zooplankton feeders )(3)雜食性攝食者(omnivores )及(4)珊瑚水螅體攝食者(coral polys feeders )。其攝食食物種類主要以底 棲性藻類、橈腳類、尾虫類、糠蝦類、無脊椎動物卵、魚卵、多毛類、端腳類、介形 類為主。若以食性為形質,利用聚類分析及空間排序法比較雀鯛科魚類類緣關係或相 似程度時,其結果顯示Chromis 、Chrysiptera 等屬為單元體系即同屬之不同種類其 攝食習性亦相同;但Pomacentrus 屬則不然。根據食物寬度值(breadth )及重疊度 (overlap )之計算結果,總平均寬度值3.05及總平均重疊度值0.48,均屬 偏低,顯示雀鯛種類對食物資源之利用傾向於選擇性,以便減少彼此之間的競爭。利 用公用指標值(CIc )比較雀鯛之攝食場所與攝食習性之一致性,結果顯示除少數如 Pomacentrus 及Abudefduf 等屬較不一致外,其餘各屬兩者相當一致。亦即攝食場所 相同之雀鯛等攝食習性之相似程度亦較高,此結果或可意謂雀鯛對食物資源之種間競 爭與種內競爭相當。 在攝食生態方面則包括利用當地兩種顯著魚種:Pomacentrus 、rhodonotus及Chrom- is margaritifer 來進行分析不同時段、季節、地域及不同體長等級之攝食習性變化 。其結果顯示在不同時段之攝食強度以正午為最高,但並未改變其攝食習性。此外季 節性之月別變化及地域性之差異雖或影響其餌料組成,但對該魚種之基本攝食型態並 沒有影響。就不同體長等級之P. rhodonotus 及C. margaritifer 二種雀鯛之食性之 研究,結果則顯示隨體長之增長對食物種類有逐漸更替之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