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國76年10月至77年12月,在台北縣貢寮鄉之雙溪河口旁及鹽寮抗日紀念 碑附近的廢耕草生地,以標放法(MARK-RECAPTURE)調查小黃腹鼠和鬼鼠的族群大小 、月變化、生殖及活動範圍,並探討兩個種類是否存在空間上的競爭(SPATIAL COMP ETITION )關係。調查的結果顯示,兩塊樣區中,小黃鼠的獲隻數皆比鬼鼠多。抗日 紀碑實驗樣區,除了小黃腹鼠的族群量,在77年9月以後有降低的跡象之外,兩種 野鼠各月的族群量都呈現較為穩定的變動。而在雙溪河口旁的實驗樣區,受76年1 0月23日之琳恩颱風所帶來的洪水影響,兩種野鼠的族群皆有顯著降低的現象;颱 風後,鬼鼠便維持在極低的族群量,而小黃腹鼠的族群則迅速回昇,並於隔年4月達 到一個的高峰。在所有捕獲的小黃腹鼠中,雄鼠的捕獲隻數明顯的比雌鼠多;鬼鼠的 雌雄捕獲數目則差別較少。每一季均可發現懷孕的雌性小黃腹鼠,顯示其全年均能進 行生殖活動,但新捕獲的亞成鼠則以春、夏兩季居多;鬼鼠的繁殖盛期則在7月11 月之間。兩個種類的活動範圍並不因雌雄性別而有所差異;而鬼鼠的活動範圍亦無明 顯的季節遷移現象,但其與捕捉次數則有顯著的正相關。小黃腹鼠在兩個標放區以及 鬼鼠在抗日紀含碑樣區中的分佈呈聚集的現象,而這兩種鼠類在樣區內的活動中心分 佈彼相似,以COLE指數的測試結果亦發現兩個種類的出現位置並無相互排斥的現象, 顯示小黃腹鼠和鬼鼠的空間競爭性不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