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民提供公平的戶外遊憩機會前,首需瞭解國人旅遊阻礙之因素究有哪些。本研究 藉用消費者心理學衍生的各種種選擇模式,探討旅遊阻礙之理論基礎、假說及研究模 式,並且針對本省開放之森林遊樂區,運用SPSS∕PC﹢統計軟體程式,比較台北縣、 市民,在不同人口變項、家庭;背景及過去旅遊行為下,與旅遊阻礙之關係。 研究結果發現: 1﹒台北縣、市民參與森林遊樂活動的興趣頗高,目前台北縣、市民,知曉及去過森 林遊樂區的人數,尚未普遍。 2﹒參與遊樂活動的旅遊團體,以學校、公司、社會團體為多。 3﹒女性較男性擔心旅遊安全、旅遊距離及自身之生理因素。 4﹒教育程度低或年齡較輕的市民,愈難安排旅遊行程;教育程度高,則旅遊阻礙反 應在不滿當地景緻上。 5﹒有年幼小孩的家庭,雖有家庭職責上的限制;然沒有年幼小孩的家庭,又有無遊 伴的阻礙。 6﹒沒有車的人,旅遊阻礙雖然反應在旅遊工具上;惟有車的人,則在預期遊樂區交 通及遊客會擁擠上,有較強反應。 7﹒旅遊阻礙可分七大因子,分別為預期人會太多、不滿意滿遊樂區,沒有足夠的旅 遊資料,較喜愛從事其他休閒活動,沒有旅遊機會,沒有旅遊興趣,本身職責限制, 其解釋量達56﹒3%。 8﹒台北縣,市民可概分四類,分別為不滿現狀型、機會缺乏型、顧家工作型、阻礙 較低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