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72.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3/10/02 14:0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綠瑩
研究生(外文):LIN, LU-YING
論文名稱:低溫逆境封綠豆白化幼苗生長、根尖顯微構造、及細胞膜、液泡膜的影響
論文名稱(外文):Effect of a series of chilling on growth、ultrastructure of root tip、plasma membrane and tonoplast in mungbean seedlings
指導教授:陳益明陳益明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 YI-MI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植物學研究所
學門:生命科學學門
學類:生物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89
畢業學年度:7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4
中文關鍵詞:低溫細胞膜液泡膜綠豆白化幼苗根尖分生組織蛋白質二相分佈
外文關鍵詞:ATPASE活性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33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論文以兩天大的綠豆白化幼苗為實驗材料,探討經低溫(4.5±0.5℃)處理
一天、三天、五天、七天後,一些生理反應的變化,包括:(一)幼苗生長的變化;
(二)幼苗之氨基酸和醣類滲出量的變化;(三)幼苗根尖分生組織細胞顯微構造的
變化;(四)細胞膜及液泡膜上ATPASE活性的變化;(五)細胞膜及液泡膜蛋白質類
型的變化。
綠豆白化幼苗在4.5℃的低溫下,生長會完全被抑制;低溫處理後再回到26℃下
生長三天,則經溫處理一天的幼苗,生長會受到延緩;而經低溫處理三天以上的幼苗
,幼根已不會再生長,表示根尖生長點已受到破壞。而幼苗氨基酸和醣類的滲出量會
隨低溫處理天數的增加而升高,此可以作為冷傷害量化的指標。
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顯微構造,低溫處理三天的根尖細胞,液泡幾乎全部瓦解,
其他胞器亦有明顯被破壞的現象,各種膜系都呈破裂而不連續,此可能由於液泡最先
被瓦解後,釋放出內容物破壞了其他細胞構造。
利用二相分佈、蔗糖密度梯度、DEXTRAN 密度梯度等方法來分離細胞膜和液泡膜,確
立了至少有80%ATPASE活性的測得是來自細胞膜或液泡膜上ATPASE的反應系統後,
比較兩種膜ATPASE活性在低溫下的改變,得到兩種膜的ATPASE皆會隨低溫處理天數的
增加而活性減小,而且細胞膜ATPASE活性較液泡膜ATPASE活性受低溫影響改變大。而
細胞膜和液泡膜蛋白質的電泳分析,都會隨低溫而發生改變,液泡膜蛋白質較細胞膜
蛋白質變化多。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