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採用三個不同母質之台灣土壤,研究其陽離子交換選擇性之差異。並以其中之東 衛系土壤作兩種離子強度之處理,探討離子強度的影響。所有土樣均採表土0∼15 cm,且去除有機質及碳酸鹽,陽離子交換平衡以淋洗法進行,離子交換方程式則採Ar gersinger et al ﹒之理論。 由不同離子強度之研究發現,選擇性係數、平衡常數、標準自由能差及被吸附子的活 性係數,皆不受離子強度影響;離子交換等溫圖,及根據Jensen所導公式算出之無偏 好性吸附等溫圖,則於鉀-鈣交換時會受離子強度影響。 三供試土壤之陽離子交換選擇性為鉀大於鈉、鈣,鈣大於鎂。鉀-鈉及鎂-鈣交換時 ,三土壤選擇性差異不大;鉀-鈣交換時,對鉀-鈣交換時,對鉀之選擇性順序為平 鎮>岸內>東衛,且平鎮土壤高出岸內及東衛土壤甚多,可能與其含多量蛭石有關。 鉀-鈣交換時,根據混合礦物之假設加以分析,結果顯示三土壤皆含有對鉀選擇性差 異頗大之礦物(或吸附位置)。 根據鉀-鈣、鉀-鈉及鎂-鈣交換,所換算得之鉀-及鈉-鈣交換反應平衡常數及標 準自由能差顯示,三土壤對鉀之選擇性皆大於鎂,東衛土壤對鈣選擇性大於鈉,而平 鎮及岸內土壤對鈉選擇性皆大於鈣。 澎湖東衛系土壤對鉀選擇性並非特別高,卻有缺鉀現象,推測應為鈣含量過高,使土 壤對鉀選擇性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