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有關討論農戶勞動資源配置問題的文獻,大都假設兼業工資率是外生決定。這種 假設雖然能夠簡化問題的複雜程度,但是同時也使我們無法了解鄉村工業和農戶之間 相互依存的關係,並且在推估場外就業方程式時,將會產生聯立方程式作誤。因此, 本文嘗試著讓兼業工資率內生化,亦即在基刁模型中,假定鄉村工業決定兼業工資率 ,而農戶則在給定的兼業工資率,調整其勞動資源的配置方式,以追求最大的效用水 準。此種設定是屬於「賽局理論(Came theory)」中的「連續賽局(Sequential ga me)模式」,其精神在刻劃鄉村工業和農戶決策之間的主從(Leader-follower) 互 動關係。 在建立基本模型的設定之後,根據經濟環境的實況修正基本模型,即1﹒放鬆「鄉村 工業由均質工廠所組成」的假設,而討論兩家異質工廠組成鄉村工廠時的情形;2﹒ 放棄鄉村工業「空間獨占」的假設,讓都市工廠進入勞動市場,與鄉村工廠競用農村 勞動;兩方面的修正均會使體系的均衡工資率上漲。 根據理論模型及比較靜態分析的結果,本文建立了一個迴覆聯立模型,以台灣地區5 5-76年的時間序列資料進行實證分析,而所採用的推估方法為古典最小平方法和 工具數估計法。主要結果大致有四:1﹒實證結果大部分符合理論模型的推論,間接 支持本理論模型在台灣地區的適切性;2﹒台灣農戶具有較強的兼業工資率替代效果 ,因此,兼業工資率上升,會使農戶兼業意願增強;3﹒農業推廣教育和農產價格不 足以左右農戶在離農或留農上的決策;4﹒提高農戶一般教育水準會使兼業工資率上 升,因此,是增加農戶場外收入的有效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