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驗從1988年3月至1989年4月,在合歡山區箭竹草原中進行昆蟲相與調 查,以期對台灣高山生態體系的結構與功能作初步性的瞭解。 所採集到的昆蟲總計一萬八千餘隻,分屬十二目五十九科。每個月昆蟲捕獲量,以六 月至十月為高峰。就日間昆蟲捕捉結果而言,松雪樓實驗區共有四十四科6208隻 、小奇萊實驗區則有四十八科7926隻;夜間採集則僅限於松雪樓區,共獲四十三 科4027隻。比較兩樣區之昆蟲科別組成差異,僅出現在小奇萊實驗區而松雪樓實 驗區未發現的計有短角蝗科(EUMASTACIDAE)、灶馬科(PHAPHIDOPHORIDAE)、盾科 (SCUTELLERIDAE )、大葉蟬科(CICA-DELLIDAE )、瓢甲科(COCCINELLIDAE )、 大蚊科(TIPULIDAE )、眼蝶科(STAYRIDAE ),反之,僅出現在松雪樓實驗區而未 在小奇萊實驗區發現的計有圓跳蟲科(SMINTHURIDAE)、象甲科(CURCU-LIONIDAE) 、虻科(TABANIDAE )。兩區所分布之昆蟲科相似度高達89%。 從初步的分析來看:一、每月捕獲的昆蟲數量多寡受該的平均溫度和植物開花、結實 的種數以及玉山箭竹(YUSHANIA NII-TAKAYAMENSIS )生長周期的影響。二、箭竹草 原中昆蟲的分佈並非均質的(HOMOGENEOUS ),而是狀塊分佈(PATCHY DISTRIBUTIO N )。而造成此塊狀分布的可能原因有:1.箭竹的高度。2.植物的組成。3.箭 竹草原演替的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