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份是一個未經規劃、自然成長的一個山城聚,不但具有緊密的鄰里空間、獨特的空 間形式聚落空間結構大而完整的特色,並且歷經草創、逐漸繁華、極盛、衰退及新的 衝擊之完整過程。 本研究即試圖找尋九從山城,在居民沒有個別土地界線下,是那些力量作用下建構起 來的。在方法上因空間均是在特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組構的形式和意義及其歷史的疊加 所形成;故以深入的長期的參與生活方式的訪談,了解其社會歷史背景著手。 而以:1.聚落劃創期。2.日據時期大形企業主控經營下之空間發展。3.九份黃金時代 。4.光復後景氣震蕩期與礦山衰退后之空間修正。5.社區建政策下的空間發展及新衝 擊下的空間改變。五個社會歷史及空間現象之分期討論之。在空間上分成聚落空間結 構及有聚落空間結構下的社區空間成形過程部分,為討論的領域。 研究結果如下: 聚落空間結構在第四期以前均為滿足採金的特殊產業及因產業所組構的特殊社會之所 需。聚落的權力中心均以產業的管理空間為地點。於草創期起座落於橫向及縱向兩條 主要連外道路之交會處,並於此產生消費中心,而第三期產業中心下移,而在豐崎路 上點出三處管理中心,這產業中心的下移, 除是應映黃金時代之空間擴大, 也市因輔 助政策影響下的交通路徑之開關。由產業所組構的社會關係下,「大午林」及「九份 部份」各自 以「舊局」其因結社而分的兩個社會之權力結合所在。消費中心的擴大,也以基山街 、輕便路之街形空間為線狀擴展地點。產業消退後,新生之聚落中心,仍以舊中心空 間再賦予新意義、並結合民間信仰空間。在社區建設後,擴充一處處新的大廣場,各 社區也因政策產生新的社區中心空間。而交通在交通工具的改變下,原本穿越聚落的 聯外道路成了內部主路徑,而僅依賴聚落外線的汽車路,並因愈來愈對汽車之交通品 質需求提高,而各社區均開短的社區道路,通社中心。 社區公共空間的成形元素,是由最基本的住屋單元及其門口庭,所組合的住屋集結簇 群及門口庭串聯,這些以橫向(沿等高線)配置較多的空間群塊,由縱向路徑所串聯 ,而組成九份特有的社區空間形式。串聯社區空間的路網,有其在九份特殊的方向指 認及其社會意義,尤其橫向的為日常生活空間。其中住屋單元是以母文化形式之簡單 而小的二單間起、三間起逐漸擴展,在擴展及集結過程中,由緊密的社會關係延生出 一套對土地使用的規則,使在無土地權屬區分的九份社區空間有秩序的發展。而社區 建設是一次新的空間整理。 並提出建議: 再經營之中心須附著于既有之聚落空間,加強其功能及意義,如同居民所為一般,並 藉以強化衰退中的功能。 區分出路徑的三層次及各區之空間性質,再作新的適性安排。 路網須維持其延續性。 運用社區建設的機會,強化因空間價質觀及社會關係改變而已談化的空間使用社會規 範。 強化居民對遠景的認同,以調整空間形式價值觀,維繫整體的空間形式。 建立一社區空間經理機構曰「社區建築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