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劇〔四郎探母〕場次緊湊,唱腔動聽,是一齣典型的戲保人之作,也是今日平劇劇 場中搬演次數最頻的劇目之一,如自清道光張二奎時代〔1814-1864,二奎相傳即四 郎探母編者〕算起,〔四〕劇風靡菊壇約已一百四十年矣,其劇不僅擁有藝術上之成 就,在內容上,更表現了戰亂流離中忠,孝觀念與個人生死衝突情狀,主題耐人尋味 ,與一般教忠教孝的平劇劇本不同,也因此曾遭致二度禁演的命運,從使〔四〕劇劇 本更具有爭議性。 基於上述,筆 認為平劇〔四郎探母〕為一值得深入研究之課題,並 手自該劇歷史 考據,劇本結構分析及舞台藝術呈現等三個大方向進行資料蒐集,研閱及論述。 本論文共分五章,除緒論外,二三四五章即就上述三大主幹加以延伸探討,歷史考據 部分,共分三章,分別是〔楊家將故事之流傳〕,〔歷史上楊家將與小說戲曲中楊家 將之比較〕,〔四郎探母在楊家將故事中的地位〕;劇本結構的分析,則分為五節: 〔題材的來源〕,〔主題思想的流露〕,〔腳色的運用〕,〔人物性格的分析〕,〔 其他相關劇作〕;有關舞台藝術的呈現部分,再分為舞台藝術及劇場搬演兩方面,前 者就〔排場的處理〕,〔音樂的配搭〕,〔人物的造型〕,〔切末的運用〕加以研討 ;後者則歷述〔四郎探母〕的搬演史與禁演風波。 參考的書目,除戲劇理論,戲劇史,類書,史書等基礎性必用書目外,各版劇本,藝 人軼事之掌故瑣記,劇評所提供的蛛絲馬跡,對論文亦有莫大助益,當然,研究戲劇 ,現場觀賞下的直接交流與心領神會更是不可缺的功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