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諾貝爾獎提名時,張愛玲三字總會出現在報端吾人揣測討論的名單之中。尤志清 曾喻張氏為「今日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作家」。在他以英文撰寫,后由劉紹銘編譯的 中國當代小說史中,張氏所占篇一幅亦為眾作家之冠。尤先生或為溢美之辭,但張愛 玲的小說確實值得一讀。她的文字華麗而充滿意象,描寫細膩、氣氛營造獨特,對於 人性,尤其是女性心理更有深刻的分析。然而,她的作品尚未廣傳於西方世界,此乃 習外文者深以為憾之事。因此,吾人興起譯介張氏作品之念。 莫里亞克一直是我所鐘愛的法國作家之一。1985年10月11日,法國最大報世界報推出 慶祝他百年冥誕的紀念專刊,專刊中特別探討莫氏小說經常出現的人物類型:「殘忍 的母親」。吾人印象中,母親總是任勞任怨、無條件地奉獻犧牲。在何種情況下,玆 母的懷抱變成痛苦的深淵,猙獰的面具取代了燦爛的笑容?為了一探廟堂之奧,於是 決定以莫氏作品為研究對象。然而,殘忍的母親有許多種類,為了便於研究,吾人選 定寡母獨子之喳突為論文之方向,這也正是沏妮德里和怨女二書的共同主題。 再者,二書主要人物所代表之階層(沏妮德里:布爾喬亞,怨女:前清遺老)在中、 法文化中分別扮演重要的角色,一般民眾均仿效其生活方式和價值道德。因此,由此 二書亦可了解20世紀的中、法人民的生活及文化之祑同。 本文分為三章。第一章以精神分析的方法探討寡母、獨子和媳婦親子喳突之原因、發 展過程和結果。第二章以書中人物為例,比較中、法道德規範和婚姻加諸於婦女之束 縛,兼治中、法家庭結構之歧異。第三章分別以時間(倒敘法)、觀點和人物介紹等 三方面比較兩作者之寫作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