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的英文句型多由分析句法結構而來,而本論文試圖從功能的觀點,即句子如何實 際使用,重新定義英文句型。作者企圖依動詞論元所扮演的語意角色,建立起英文的 述語類型。所謂的述語,其概念與傳統的句子相似,它是由一動述詞加上數個相關連 的論元(多為名詞子句)所構成, 其中第一個論元都必須在本述語所表達的情境中, 扮 演一適當的參與角色。例如: 在 (張三給李四一本書) 這個述語中, 其動述詞為「給 」, 其論元包括「張三」、「李四」及「一本書」。此三論元所扮演的語意角色分別 為施予者 (張三) , 接受者 (李四) 及施予物 (書) 。 西方的傳統文法對於語意角色的研究起源很早(約在西元二世紀時即提出), 但自結構 主義的興起, 以至早期的變形文法, 這方面的研究逐漸式微。本論文回顧了在杭士基 的變形文法的架構下,發展出的三種有關語意角色的研究。一為菲爾莫爾於西元一九 六八年提出的「格位文法」;二為繼菲爾莫爾後,英人安德森所提出的「安德森格位 文法」;三為近年來頗受矚目的「主題角色」的研究,由格魯伯及傑根竇夫所提出。 本論文的研究以荷人塞門,迪克於西元一九七八年所提出的「功能文法」為理論架構 。依其理論,述語可依「可控制與否」及「動態與否」兩大元素區分為四大類。此外 ,動詞論元可依其是否為完成一由動述詞所連結造成的事件的必要條件,區分為「核 心論元」及「衛星論元」兩種,依據這些分類原則,我們將語料分類,再於每一分類 下,找出不同的語意角色(或稱語意功能),並定義之。再依據不同的語意角色結構, 建立起一系列以語意角色為取向的英文述語類型。 本論文的內容安排如下:第一章為概述及文獻回顧;第二章為有關功能文法內如何處 理不同的「功能」的描述;第三章討論並定義述語的分類原則,第四章依第三章的原 則,定義出各類「核心語意功能」,並建立起以功能為取向的述語類型;第五章定義 並討論「衛星語意功能」;第六章為結論。 本論文的結果至少有三:一、補足功能文法中不足的核心語意功能:二、替功能文法 中的衛星語意功能下定義並討論之;三、建立起一套功能取向的英文述語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