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下列問題: 一、探討合作與個別學習方式對我國學生學習效果之差異。 二、了解個別差異對學習方式之影響。 三、了解個別差異與學習材料之關系。 四、了解學習材料與學習方式之關系。 本研究採用實驗法,以台北市立木柵高工電工科二年級學生80名為研究對象。研究材 料為二篇技術性文章,一為「靜脈穿術」約1100字供練習用,另一為「降鼻手術」約 為1500字供正式實驗處理用。研究工具包括(1)成就動機量表中的「競爭」分量表 (2)簡式考試焦慮量表(3)溝通恐懼量表中的「兩人互動」分量表(4)加州心 理成熟測驗第五種中的「延宕回憶測驗」(5)羅桑語文智力測驗中的「語文推理測 驗」(6)自編的「活動反應問卷」。實驗過程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為個別差異量 表的測量,第二階段為正式實驗過程,第三階段為自由回憶測驗。研究中主要使用的 統計方法為:T考驗、因素分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 研究結果如下: 一、使用合作學習方式進行學習的學生其對學習材料的回憶效果顯著優於使用個別學 習方式的學生。 二、個別差異與學習方式間并無交互作用。 三、個別差異與學習材料間并無交互作用。 四、合作學習方式不論對結構功能性材料或程序性材料的學習效果都顯著優於個別學 習方式。 綜合以上結果,加以討論,並對數學工作提出若干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