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研究的目的有:(一)修訂適合國內高職議校生使用之「高級職業學校學生行為困 擾問卷,以作為研究與輔導之用。」(二)分析高職校生「一般」和「嚴重」行為困 優問題,探討各級高級議校生「一般」「嚴重」的行為困擾問題類別之異同,並探討 三年制議理科和四年制議理助產合訓科學生「一般」和「嚴重」的行為困擾問題類別 之異同。(三)探討體制(三年制和四年制)、籍貫(本省籍和外省藉)及學校所在 地(分為新竹以北及以南兩地區)等高職議校生行為困擾之相關,以為改善高職議校 生行為困擾之參考。(四)瞭解高職議校生有自覺行為困擾問題時,是否願意自動尋 求別人的協助和瞭解他們自覺需要接受輔導時,尋求那些人幫助她們。(五)根據研 究結果,提出輔導策略,以供高級護理職業學校教育輔導實施的參考。 本研究以台灣地區八所公、私立高級護理職業學校學生為受試對象,採分層隨機取樣 方式,實得有效樣本數為1219人。其中一年級374 人,二年級352 人,四年136 人; 新竹以北581 人(含台北市、台北縣、桃園),新竹以南638 人(含台中、嘉義、台 南、屏東)。在研究工具方面,採用筆者根據周幸的「修訂孟氏行為困擾調查表,高 中高職用表」,修訂成「高級議理職業學校學生行為困優問卷表」。研究中主要使用 的統計方法為:標準差、百分比、t 考驗、變異數分析等。 研究結果:(一)高職議校生一年級一般行為困擾問題的類別依序為對學校課程之適 應、社交和娛樂活動,前途一職業和教育、個人一心理關係、社會一心理關係;嚴重 行為困擾題依序為對學校課程之適應、社交和娛樂活動、前途一職業和教育、個人一 心理關係,課程與教學。二年級一般和嚴重行為困擾問題的類別依序為對學校課程之 適應、社交和娛樂活動、前途一職業和教育,個人一心理關係、課程與教學。三年級 一般和嚴重行為困擾問題的類別依序為對學校課程之適應、前途一職業和教育、社交 和娛樂活動、個人一心理關係、課程與教學。四年級一般行為困擾問題的類別依序為 :對學校課程之適應、前途職業和教育、社交和娛樂活動、個人一心理關係、課程與 教學;嚴重行為困擾的問題類別依序為前途一職業和教育,對學校課程之適應,「經 濟,生活狀況和職業」課程與教學、健康與身體發展(二)在1219名填答的同學中有 1006 位同學,占82.5%,願意和別人討論部分或全部感到困擾的問題;其尋求輔導的 對象依序為朋友或同學、父母親、兄弟姐妹、導師、訓導處人員、教官。(三)省籍 (本省藉、外省藉)之間無差異,年制(三年制、四年制)之間有顯著差異。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提出輔導策略,以供學校當局、學校輔導單位及未來研 究者之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