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動機與目的 我國中央政府的公共關系實行已三十年餘, 近年來受到社會風氣開放的影響, 格外受 重視。本研究利用美國公關學者古尼格(Grunig)提出的模式, 企圖調查我國不同中央 政府組織的公共關系部門結構, 描繪不同組織的運作特性; 并進一步探討是否因為不 同的組織性質而有不同的公共關系運作。 二、文獻探討 此部份共分三節: ●第一節探討: 公共關系的意義。 ●第二節探討: 古尼格提出的公共關系運作四模式。 ●第三節探討: 產品、勞務環境與政治、法規環境。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社會調查法(Social Survey),針對我國不同中央政府組織的公共關系業務 負責人進行調查訪問。研究對象是中央政府共一百一十四個組織, 利用郵寄方式訪問 公關負責人, 再以電話催收, 共回收九十四份, 回收率為82%。 問卷編制分為:(一) 公共關系業務負責人對公共關系的知識;(二) 公共關系運作四模 式指標;(三) 組織結構與環境基本資料, 包括公關部門、組織結構與環境特性;(四) 公共關系業務負責人的基本資料。 統計方法采用百分比、平均數、集群分析與關聯性分析。 四、資料分析 根據所得資料進行分析與解釋。分析架構包括三部份:(一) 公共關系負責人的人口變 項資料及其對公共關系的認識;(二) 中央政府組織的公共關系部門結構基本資料;(三 ) 中央政府不同組織的公共關系運作類型分群;(四) 組織結構與環境特性類型分群;( 五) 組織結構類型群、環境特性類型群與公共關系類型群的關聯性分析。 五、結論 本研究發現我國不同中央政府組織的公共關系運作, 可分為三類, 一為偏向雙向傳播 , 二為偏向單向傳播, 三為明顯作為。此部份將根據資料分析的結果進行討論, 并以 本研究之理論基礎提出說明, 解釋研究過程中所產生的若干限制, 并對於未來研究提 出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