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沖積平原, 春夏雨水多而集中, 根據旱作生產力調查, 有半數以上沖積土在40∼ 90cm深度存在灰斑層, 排水不良。此外,沖積土還普遍存在壓實的情形。 台灣沖積土的灰斑,主由剖面質地不均所致。這種排水問題,埋設暗管,上層土壤通 氣孔隙中的水無法完全排出。本試驗針對上細下粗的剖面,提出深層翻土改良的方法 ,使粗質地成為連續相,以改善排水,同時可以改良壓實問題。本試驗共進行春秋二 作玉米,分深層翻土和未翻土(對照)處理。 春作深層翻土區玉米產量 6,553 kg/ha, 對照區 5,155 kg/ha, 增產 28%。秋作深層 翻土區產量 5,987 kg/ha, 對照區 3,768 kg/ha, 增產 59%, 翻土效果優異。 對照區表土穿刺阻力為 12 kg/ , 對根系伸展不構成阻礙。犁底層為 40 kg/ , 對玉米根系構成嚴重限制。24cm開始迅速升至 80 kg/ , 以後阻力隨深度而增加, 至150cm 穿刺阻力高達 160 kg/ 。深層翻土區105 cm以內均已降至 20 kg/ 附 近。穿刺阻力已大幅改善, 這可能是增產主因。 1989年春作降雨約600mm,未灌溉。其中有二次降雨較多, 使對照區150cm 以內的土壤 達到飽和, 九天後升至0.05巴, 剖面氧氣濃度低至5%, 可能使根系受害。 深層翻土區在飽和點停留時間甚短暫, 剖面氧氣濃度皆在10% 以上, 顯示土壤通氣改 善的效果, 秋作雨水稀少, 氧未構成限制因子。惟由於根系主要分佈於表土, 無法利 用表土以下土層的水分, 容易發生缺水, 以致秋作低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