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研究收集有關台灣地區區域發展之社會、經濟和環境三層面的五十八項發展指標變 數,嘗試運用多變量分析技術,進行台灣地區自民國63年度至民國77年度, 比發展期 間的橫斷年度之分析, 配合發展階段之劃分, 計選取了民國63、68、70、71、73與77 年度, 此六個橫斷年度. 本研究之目的乃系探討台灣地區區域發展之因素結構、發展型態及各型態在不同發展 指標上所顯示差祑情形的探討: 一、影響區域發展之指標的建立 二、台灣地區空間發展型態之探討 三、影響區域發展成同質型態之因素結構探討 總之,本研究旨在藉由社會指標的建構,來探討台灣地區自民國63年度至民國77年度 , 其在經濟、社會與環境三層面的空間發展型態;就其研究結果與發現,配合台灣地 區區域發展現錶之驗證,進一步對區域發展政策作探討,希對未來區域發展政策之取 向,提出可為決策者及規劃者參考之依據與建議。 基於本文的分析與探討,結果筆者發現以下幾點重要的結論: 一、國民63年度整個台灣地區區域發展的主要因素是: 『人口與住宅收支』,其次為 『公共秩序及安全』;到了民國17年度,整個台灣地區之區域發展的主要因素是: 『 教育文化、產業與都計』,其次為『公共安全與人品』. 由此可見, 在民國63年度至 民國77年度間台灣地區之教育文化普及, 文化水準之提升, 加上都市計畫的實施成效 , 在在皆成為影響我們生活環境與品質的要素之一; 至於公共秩序及安全關切到我們 大家的生活保障與生命安全, 是以, 一直扮演著重影響台灣地區之區域發展的發展因 素. 二、民國63年度台灣地區各縣市之發展同質型態參見表4-7-1 及圖4-1-1 ; 而民國77 年度台灣地區各縣市之發展同質型態參見表4-7-1 及圖4-6-1 . 由此結果可發現台灣 地區之區域發展呈現北、中、南三極化之現象;同時,結果中亦顯示出瓴鄰近區域中 心之主、次都市都呈現著主從關係的發展趨勢;然東部區域之花蓮縣與台東縣其發展 同質,但速度卻不及北、中、南的三個區域中心:台北市、台中市與高雄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