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旨在探討台灣農業產出結構、因素替代、技術及結構性改變間之互動關係; 經由 因果關係檢定、回歸參數檢定、特性根之計算及歷史性模擬等判定準據, 發現本文在 函數形式之設定(超越對數成本函數)及方法論之選用(反覆近似無關回歸)頗能切合本 文之研究主題。 為期掌握與台灣農業產出結構有關之重要訊息, 本文導求若干衡量公式並進行實證分 析, 主要有: 投入─產出可分割性、非聯合生產、投入─產出之技術偏向、技術進步 率、邊際成本及邊際轉換率、偏規模報酬及總規模經濟、因素需求之價格及產出彈性 、投入需求之組成份子分析。 玆將重要研究結論列述如下: (1)1951-66及1967-81 年間, 台灣農業存在顯著結構性 變遷。(2) 技術偏向勞動及土地節省、中間投入及固定資本多用、以及畜產偏向, 且 此等偏向型態與誘發性創新假說相一致。(3) 拒絕可分割性之虛無假設, 顯示台灣農 業投入產出決策間具有高度依存關係。(4) 中間財與勞動、固定醬間呈顯著替代關係 , 而與土地則呈互補性; 土地與勞動及固定資本則呈弱替代關係。(5) 勞動及土地等 農業內部資源之需求彈性相對小於中間投入及固定資本等外購資源之彈性值。(6) 引 發台灣農業內部(購入)資源下降(增加)之原因, 主要源於產出及技術改變效果, 而因 素替代及結構性變遷效果則顯得相對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