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平台結構安全性及可靠性要求甚高,因其大部份之結構位於海面之下,故這種結 構之動力特性與一般陸上結構不同且比陸上結構更為複雜;又因其經常承受諸如波浪 、風、地震等外來載重作用,產生疲乏裂痕之可能性亦較其他結構體為高,故須定時 進行安全檢查,然水下檢查工作不但耗資其鉅,且結構體表面因水生物之包覆,使檢 查工作不易進行而影響到檢查效果,故如何以經濟而有效之方法,進行海域平台探傷 工作為本文研究目的。 結構物之動態特性,常依其受損之情況而改變,根據橋樑方面研究報告,其振態之改 變更易透露結構受損之訊息。本計劃擬探討海域平台是否可應用此觀念進行損傷之偵 測,利用電腦模擬分析,瞭解損傷改變時,可否經由系統識別之計算估算出損傷量及 受損部位,研究方法及步驟為: 1.建立海域平台結構分析模型。 2.分析不同損傷狀況下,結構動態特性之改變情形。 3.應用系統識別技巧,估算各種結構動態特性之對應損傷狀況。 4.提出如何利用振測探傷及進行安全評估之方法。 研究結果顯示,平台結構若有損傷,可由前三個主要振態群之甲板俯視圖與側向振態 圖觀測出結構受損之位置與初估杆件之損傷量。結構體有一處受損與有兩處受損之問 題,應用系統識別計算可準確估計受損位置與損傷量;但對一根主要構件兩端均受損 情形,無法精確估算其損傷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