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上,中壢VHF 雷達是利用大氣折射指數不規則擾動的散射或穩定層狀結構的反射 作用產生回波,以進行有關大氣參數的觀測。然而VHF 雷達亦可利用降水顆粒作為目 標物,再根據其回波,而測出降水的下墜速度及分布。本研究將利用中壢VHF 雷達, 針對1988年6 月2 日侵襲臺灣的蘇珊臺風,進行有關降水的觀測。在分析降水回波與 高度關系方面,在5.1 公里處,降水回波功率出現極大值,這是因為降水粒子在融解 時,冰質點變成外包水膜,此一變化使得雷達反射率大增,當冰晶完全融解后,它們 結合成為水滴,其下墜速度增加,同時質點密度減少,此等改變之結果,使融解層以 下之雷達反射率迅速減少。在降水顆粒下墜速度方面,在融解層以上冰晶有1-2 公尺 / 秒的下墜速度,到達融解層后,它們結合成為水滴,其下墜速度增加,同時質點密 度減少,此等改變之結果,使融解層以下之雷達反射率迅速減少。在降水顆粒下墜速 度方面,在融解層以上冰晶有1-2 公尺/ 秒的下墜速度,到達融解層后,粒子開始融 化,速度增加至約7.2 公尺/ 秒之終端速度,出現在5.1 公里處明顯的速度梯度為融 解層存在的有力證據。 綜合回波功率,降水顆粒下墜民板橋探空站的溫度剖面圖。在5.1 公里處有一融解層 存在乃一不爭事實。此外,雨滴的回波功率在0℃的瑪譫捊h有明顯的增強,此現象與 傳統氣象雷達的觀測十分一致, 暗示VHF 雷達的降水回波,亦如傳統氣象雷達一般, 是利用降水粒子的雷萊散射所致。至於大氣的真正垂直運動速度及降水回波的都卜勒 頻譜,在本文中亦有進一步的說明與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