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下經濟乃不合法或未經官方統計的經濟活動, 不論世界那一個地方, 都可發現地下 經濟的蹤跡, 使得地下經濟對經濟社會所造成的影響容易被察覺, 而引起學者們重視 地下經濟問題。 在國內, 地下經濟更是無孔不入, 小到親友間標會, 地攤買日用品, 大到逃漏稅、六 合形、非法餐飲娛樂業及非法投資公司等。這些形形色色的地下經濟活動, 損害國家 稅收, 擾亂金融體系, 扭曲經濟指標, 破壞法治紀律, 有如地鼠在啃嚙經濟秩序的根 脈, 不容忽視。 自從1977年Gutinann首先使用通貨比率法研究地下經濟以來, 十幾年間發展出許多估 計地下經濟的方法, 研究文獻不斷。我們希望結合統計的方法, 探討地下經濟的成因 及影響, 以期了解更多地下經濟的性質, 有助於探究真正的經濟規模到底有多大, 以 掌握更確切的經濟資訊, 供作分析、預測及決策。 本文探討國內外有關地下經濟研究結果及比較, 并利用MIMIC 模型重估我國1971∼19 88年之地下經濟規模。估計結果顯示, 我國1988年地下經濟占GNP 之28.69%, 同時由 參數估計值得知租稅負擔與政府管制都對地下經濟的形式有影響。 所以, 如果將地下經濟活動產生的行為包括在國民所得統計內, 再堵塞掉大部份逃漏 稅行為, 則我們的稅負應該是很輕的, 如此可鼓勵民眾放棄地下經濟活動, 而轉向地 上經濟活動, 使我們的長期經濟發展, 邁向一條康莊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