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嘉靖以後, 中國古典小說蓬勃的發展起來, 並且由於不少文人參與編寫創作, 遂 使得討論小說的文字也一度出現了盛況。從晚明文人所寫的小說跋、評點, 以及散見 於筆記中的討論來看, 不管是對小說創作的動機、主旨, 或者對小說寫作的原則, 甚 至對於小說「真」的內涵的探討等問題, 晚明文人都留下了不少新穎而寶貴的意見 , 值得後人予以整理。 然而晚明文人之所以有這樣超越前人看法的討論, 究其源, 實在是因為他們對於「小 說」這一種文體的性質, 已經有了新的認識所致。本論文寫作的目的, 便在於試圖從 晚明文人對小說創作的主旨。寫作的原則的看法, 以及對小說「真」的內涵的探討三 方面, 分析其對小說性質的認識。至於研究內容, 說明如下: 第一章: 結論。對問題的提出與界定, 先作一概論性的說明。 第二章: 在第一節中, 先就傳統的小說概念與價值觀提出討論, 發現在以史志為代表 的傳統文人觀念中, 小說不僅僅是「殘叢小語」, 並且還具有「史」的性質; 所以與 春秋信史相對, 小說以其虛誕的內容, 自然受到文人的貶斥。而形成這種觀念的主要 原因之一, 是由於向來文言小說的發展與史傳間有密切的關係。透過這一節的計論 , 不但能突顯出晚明文人對小說性質認識的超越處, 並且也為承續此傳統觀念而發揮的 理論提出背景說明。 而明代文言小說的發展, 雖然亦自成格局, 有其一席地位, 但是晚明文人有關小說的 討論, 卻幾乎都來自於對白話小說的編寫經驗; 所以在第二章第二節與第三節, 又 分別由外而內, 以白話小說在質和量的成長, 以及晚明文人肯定白話小說的思想基礎 , 說明這整個理論形成的背景。 第三、四、五章, 則是論文討論的重點所在。 第三章: 由與史著牽扯最為密切的歷史小說入手, 發現從歷史小說的創作主旨中, 晚 明文人已經注意到歷史小說、正史, 與講史話木三者間的關係。並且在處理這個問題 時, 顯現出在晚明, 有一部份的文人仍是視小說為「史」之流; 另有一些人, 則已經 注意到歷史小說屬於話木的性質。 第四章: 從歷史小說的寫作原則來看, 晚明文人中有主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