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研究分析了花蓮至恆春半島間外海海域沉積物之水含量、碳酸鈣含量、有機遄含量 、間隙水深解硫酸鹽含量、總還原硫含量、及鐵錳于不同化學相的含量。從遄同位素 的分析結果得知, 花蓮外海的沉積物主要是來自臺灣東部的變質岩區, 而恆春半島外 海的沉積物則可能是來自臺灣南端的石灰岩區。 碳酸鈣含量分析方面, 于花蓮外海的覺積物在 50 公分左右有一突增值的出現, 似乎 是與最后一次的冰期結束有關, 而恆春半島外海所取得覺積物則并未明顯受到到冰期 的影響。 由有機碳與間隙水硫酸鹽含量分析可知, 本研究區域以花蓮外海峽谷深處可能有低溶 氣至無氧的環境之存在。而于恆春半島外海則為一低溶氧的覺積環境, 且有機質保存 度良好。 沉積物鐵錳含量于不同化學相之分析方面, 于碳酸鹽相中, 花蓮外海覺積物含鐵量較 低, 可能是因變質作用而由白雲岩中的鎂所取代。錳含量高, 可能因自生礦物的覺澱 與因 pH 值改變與碳酸鹽礦物結合沉澱形成的。而于恆春半島外海, 因環境較氧化, 導致錳含量較低, 鐵并未因白雲岩化而被鎂取代。于鐵錳氧化物相中, 各岩心鐵與錳 有正比的關係存在。于有機質相中, 鐵可能來自于有機質的分解及黃鐵礦, 而有機質 方面可提供 300ppm 左右的鐵。而錳的來源為有機質的分解。于殘留相中, 鐵于錳有 正比的關係存在, 而以岩心OR203-DSP6的鐵錳含量最低, OR-87-01-14 與OR-87-01-1 6 次之, OR203-DSP1 與OR203-DSP5 最后, 其代表著來自不同的母岩區與稀釋作用的 結果。愈北方受到變質岩區的影響愈大, 愈南方則受到影響愈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