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來說含鹵素的化合物具有毒性, 比如C C1 就是一種疑似致似致癌物, 長期接觸 會引起皮膚性 咯紫質沉著症 (cutaneous porphyria)。而結構類似的多氯聯苯更曾 在民國六十八於我國彰化地區造成多人中毒的事件, 至今許多人仍生活在此陰影之下 , 使我們溶覺有必要對此污染問題加以研究, 以提供解決途徑。 以電解法產生O 可與含氯苯環反應, 據文獻指出可將苯環上含三個氯基以上者完全 分解為無機離子, 以C C1 為例: (1) (2)
由於電極與界面易生界面膜 (Boundary Film), 反應速率較慢, 但其優點是處理設備 與操作簡便。 本文採白金做電極, 溶劑為DMF (二甲甲醯胺), 並加入0.1M的TEAP (過氯酸四乙基銨 鹽) 做輔助電解質, 利用循環伏特法觀察氧氣在電極產生超氧根離子(O ) 的現象, 同時以EPR 做為鑑定O 的工具。并研究1.2.4.5-C H C1 , C HC1 與O 的反應的影 響。 就吾人實驗所得知, 宜將電解槽陰陽極隔開 (本文以最細的燒結玻璃做為分隔材料) , 以避免陽極區所帶來的干擾。在以有隔離槽進行反應的原情況下, 操作條件: 定電 流25mA; 通電240min, 三種含氯苯環幾乎都已反應完畢。另外, 在產物分析方面發現 會有C1- 產生, 同時溶液呈鹼性。經過我們將C C1 反應後之產物做定量分析所得到 的結果, 以及將產物加入鹽酸後分離出一沉澱物, 經Mass, IR, NMR 鑑定, 得知此物 乃是C C1 OH 後, 我們提出一適當的反應機構來描述此實驗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