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研究是以兩部攝影機及測力板對代表我國獲得亞運舉重銀牌的陳淑枝選手的抓舉與 挺舉上搏動作,進行三度空間的運動學分析及地面反作用力測量,以了解陳淑枝選手 抓舉與挺舉上搏動作中杠鈴與其起始中心垂線的水平偏離、杠鈴與身體重心垂線之水 平距離、杠鈴與身體重心之垂直速度、膝關節與寬關節之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以 及地面反作用力之變化情形。 所得運動學資料依近、快、低三原則分析及動力學資料分析後,得到以下結論: 一、陳淑枝在抓舉及上搏的動作中杠鈴偏離其起始中心垂線的最大距離只略大於4 公 分。且杠鈴與身體重心垂線的最大水平距離也小於或接近五公分。所以認為其在「近 」的原則方面實施得極佳。 二、抓舉時杠鈴上升速度超過動作所須的1.90公尺/秒許多,影響杠鈴下降時的速度 。 三、身體重心下降速度大於2.18公尺/秒,顯示沉身動作非常迅速。 四、膝關節的最大角速度出現於145 度到151 度之間,寬關節的最大角速度出現於寬 在節角度147 度到153 度之間。 五、膝關節的最大角加速度出現於134 度到140 度之間,寬關節的角加速度在寬關節 角度125 度到137 度之間。 六、陳淑枝的地面反作用力與人鈴合重的比值為1.72,遠超過臺灣男子選手的比值1. 35許多,顯然具備舉更重杠鈴的能力。 七、杠鈴下降速度大多超過1 公尺/秒,對承接杠鈴有相當不利的影響,應設法改善。 (1991 ,98頁) #50008932.abs #50008932.a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