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瞭解臺灣西南部麓山帶上新一更新世前陸盆地的沉積環境演化,筆者沿著七條剖面 研究古亭坑層與其下伏、上覆和鄰近同時期岩層的沉積岩相。經由沉積岩相分析,研 究區域的上新一更新統可分為七種主要岩相組合,每一岩相組合代表不同之沉積環境 ,由深至淺分別為:上部亞深海、下部海底扇、海底峽谷、外大陸棚、內大陸棚、沿 岸環境與辮狀河。 由生物地層與磁地層對比以瞭解各沉積岩相組合之時空分佈,再結合沉積速率與古水 流方向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可將上新一更新統的沉積環境演化分為下列幾期:(一 )晚期中新世:研究區域的頂部中新統屬於本期沉積物,並堆積於平坦的內大陸棚環 境中。(二)早期上新世至早期更新世NN19下帶:研究區域的沉積環境與古水深分布 約成一南、北淺中部深的沉積性凹槽,即由中部的上部亞深海環境往北、往南分別過 渡為大陸棚環境,古水流由南北兩側的大陸棚往上部亞深海流動,而沉積速率則以近 沉積物來源的南北兩側最快,而遠沉積物來源的上部亞深海則較為緩慢。(三)早期 更新世NN19中帶至晚期更新世:由於本期沉積速率快速,使得原本呈南北淺中部深的 沉積性凹槽迅速被填滿為內大陸棚至沿岸環境,而研究區域南端亦有陸相礫石質辮狀 河發育。古水流方向由原本的南北向轉變為東西向。 最後,上新一更新統則因造山運動的擠壓而出露於麓山帶地層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