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4 17:0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繼文
研究生(外文):LIN,JI-WEN
論文名稱:日本據台末期(1930--1945)戰爭動員體系之研究
指導教授:許介鱗許介鱗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XU,JIE-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政治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1
畢業學年度:7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31
中文關鍵詞:據台末期動員體系殖民政權社經體系台灣史研究社會科學理論軍事擴張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4
  • 點閱點閱:384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論文的主旨,在於分析1930年到1945年間日本殖民政權在台灣所進行的戰爭動員過
程,以及其對台灣社經體系所造成的影響。
第一章進行文獻檢討,說明此一論題受到大多數台灣史研究者的忽視,並根據相關的
社會科學理論歸納出本論文的研究架構。
第二章說明日本帝國主義在1930年代展開海外軍事擴張的背景。由於日本的武力侵略
政策呈現出「先北後南」的趨勢,日本殖民政權在30年代初期的台灣所面臨的主要課
題,乃為如何將台灣改造成一軍事後勤基地。在日本的構想之中,台灣應逐漸調整既
有的米糠經濟,建立起以南洋地區為原料供給地的農產加工工業。
第三章分析備戰階段(1930年代前期)台灣總督府的政策方向及產生的影響。在此一
階段中,依賴米谷經濟的發達而成長於20年代的地主勢力遭受壓抑,在政治上政治
社會運動亦因總督府的高壓政策及失去地主勢力的支持而逐漸式微。然而,形成於3
0年代中期的地方選舉制度,卻成為收編地方精英的另一個管道。
第四章討論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處於準戰階段的台灣。在這個階段中,台灣
總督府有計畫地改造台灣的經濟體系,一方面建立「軍需工業」來配合日本的南方擴
張政策,另一方面這種「工業化」也使日本人在台灣社會中逐漸取得「技術、資本領
導」的優越地位,台灣本土勢力也在此趨勢下進一步地被體制吸納。
第五章分析統制經濟和戰爭遂行的關係。統制經濟是台灣總督府依照日本國內總動員
法,在台灣所施行的一套經濟管制體系,其範圍及於物資、勞力、金融等項目。這套
體系不但保以體總督府更直接地根據戰爭的需要來控制民間經濟活動,伴隨這套體系
而建立的各種「組合」制度,更成為總督府用來支配、攏絡民間精英的手段。
第六章敘述戰爭動員體系在決戰階段的瓦解,在此一階段中,日本帝國主義的軍事擴
張行動由攻熱變為守勢,台灣明川山「前進的第一線」寫為「本土決戰的第一線」在
此壓力之下,總督府開始在台灣進行大規模的軍力、勞力動員,因此形成動員體系中
物力、人力的雙重負擔問題。
最後,在第七章的部分,針對戰爭動員和殖民地社會變遷的問題提出總結,並指出本
論文所未能解答,而有賴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