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79.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2 23:4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仕緯
研究生(外文):ZHANG,SHI-WEI
論文名稱:面天山區刺鼠(Niviventercoxingi)之族群生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population ecology of Niviventer coxingi in the Miantienshan area
指導教授:李玲玲李玲玲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LING-LI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動物學研究所
學門:生命科學學門
學類:生物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1
畢業學年度:7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3
中文關鍵詞:面天山區刺鼠族群生態陽明山國家公園哺乳狀況定為追縱
外文關鍵詞:NIVIVENTER COXINGI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35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自1989年8 月起, 在陽明山國家公園面天山區一處涵蓋芒草與闊葉林植被的實驗地,
接續張簡(1989)的研究, 對當地刺鼠族群進行19個月標施追蹤。每月連續四夜以捕鼠
籠捕捉刺鼠。迄1991年3 月共捕獲刺鼠120隻955次, 其中雌鼠47隻, 雄鼠73隻, 性別
比例偏離1﹕1 (為1﹕1.55)。比較各月的雌雄鼠數量, 一般也是雄鼠較多, 雌鼠平均
約占各月捕獲量的37% 。
實驗期間, 全區族群量的變動一年有兩個高峰, 以8 、9 月的數量最高, 2 月時降至
最低, 3 、4 月時是另一高峰。8 、9 月族群量的高峰與8 ∼10月族群中非成鼠比例
最高的時間相吻合, 此時族群中有大量非成鼠加入, 在12月以後這些非成鼠陸續成長
為成鼠。因為成鼠加入族群的時間無明顯季節性, 且刺鼠各月的月存留率(平均0.74)
亦無顯著差祑, 因此大量非成鼠在秋天集中加入, 應是族群量形成高峰的主要近因。
根據雌鼠哺乳狀況的判定, 實驗地刺鼠的生殖高峰在3 ∼6 月前後, 推論8 ∼10月大
量出現的非成鼠應是在這段期間內出生。因此, 族群量高峰的形成主要是季節性的生
殖所造成。
1989年與1990年冬天的刺鼠族群量變動趨不同, 前者下降較快, 後者則較穩定, 可能
與1990年冬天溫度較高、雨量較少有關。刺鼠是否會居留與性別無關, 雌雄居留期長
短的差異也不顯著, 居留最久的時間皆是15個月, 平均居留5.4 個月。刺鼠各月的體
重成長率以4 月最高, 9月最低, 冬天成長則幾科停滯。
1991年3 ∼4 月在同一實驗地, 以無線電對六隻刺鼠進行六夜的定位追趿。不同刺鼠
個體在不同天的活動模式均有很大差異, 但以夜行性為主。以最小凸多邊形估計的單
夜活動範圍與總活動範圍平均值分別是1561平方公尺與4359平方公尺, 顯示刺鼠每天
利用的活動範圍并未完全重疊。而同時間的捕捉記錄所估計的活動範圍則僅有950 平
方公尺, 顯示以捕捉記錄估算的活動範圍有低估的可能。雄性刺鼠間的活動範圍有相
當的重疊, 雌雄性間亦是如此。捕捉的資料則顯示, 雌性刺鼠間的活動範圍僅略有接
鄰。
實驗期間觀察到刺鼠爬樹的行為, 也藉由無盄電定位在芒草區發現一個以芒草葉編織
, 屬雌鼠所有的刺鼠巢。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