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Paulownia fortunei Hemsl.) 為台灣自生落葉樹種,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其落 葉習性及落葉過程中葉片及離層區組織的變化。 泡桐於每年三月開花後即接著抽新芽。整個生長季,一面抽新芽,一面由枝條基部落 葉,直到十一月生長停止,頂芽中止發育且脫落,殘留枝梢的老葉片則越冬後於翌春 脫落。其落葉習性似乎是反應一年中較冷月中較乾燥的天氣,這時日照也較短。 泡桐葉的離層區在葉柄基部與莖的交接處,外觀上可由顏色不同加以辨識。離層區的 形成是位於葉柄基部的一帶細胞行細胞分裂所致;分離層即是位於離層區遠端的數層 細胞,分離通常始於背軸面基本組織處,該處細胞分裂方向多垂直於葉柄的長軸,其 他部位則有各方向的分裂,然後沿著周邊往中央及向軸面進行,最後斷離的是維管組 織。斷離的直接原因包括中膠層的溶解及機械力。斷離後殘留的離層區組織形成初生 保護層,落葉後在初生保護層內側,整帶細胞行平周分裂,並木質木栓化為次生保護 層,後者與莖之周皮相連。 泡桐葉片在落葉前並無明顯的黃化現象,但毛茸、表皮細胞及葉肉細胞均呈現老化現 象,尤以顆粒體的變化,最為明顯,由葉綠體變成雜色體的過程中,隨著葉綠體膜的 瓦解,質油體及脂肪粒增加,似原層膜體構造出現。 離層區基本組織細胞壁微細構造的變化,包括細胞壁膨脹、中膠層溶解及初生壁的部 分瓦解。在細胞壁瓦解過程,草酸鈣結晶及澱粉粒增加,澱粉粒在分離發生時驟然減 少。胞器的膜系鬆散,有明顯的原生質膜內凹及多囊體出現,文中討論其構造與功能 的關 。 離層區的管細胞有填充細胞的發生,篩孔最後被P-蛋白及胼胝質栓塞,它們的形成與 意義亦一併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