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解臺灣西部臺中彰化沿岸魚苗漁業作業區,仔稚魚資源之種類組成、相對密度、 季節變祑及地區性的差異,自1990年 2月起至1991年 2月止,分別於臺中麗水村水里 港及彰化王功港,按月以截網進行採集。此外,為進一步比較同時間異地點仔稚魚種 於組成及分布上之差異,1990年 9月20-23 日以海富號進行臺灣海峽由北而南六條穿 越線之採集。 臺中麗水大肚溪河口,共採得4,599 尾標本尾數,分屬28科36種,其中以此科占19.0 % ,為最優勢種類,次為鯛科佔18.6% 。彰化王功港沿岸,共采獲54,011尾標本數, 分屬 34科54種,其中以雙邊魚科佔55.8%,為最優勢種類,次為鯛科佔19.5% 。經S- pearman 氏順位相關性分析後,顯示麗水王功兩地區全年仔稚魚之優勢種順位,其出 現是顯著相關(Pl<0.05)。近岸與遠岸海域之比較,種歧異度,呈現由外海向近岸減 少之趨勢;數量密度水域深者,其量高於水域淺者。種類出現上,近岸及遠岸有相當 大的不同。 魚苗漁期開始的時間,大約於東北季風帶來的第一道冷鋒後。以截網為主的捕撈漁業 中,捕獲的魚苗種類有日本鰻、鳥趿、鱸魚及鳥魚。日本鰻線漁獲期每年大約在十月 左右至農歷春節前後;鳥 漁獲斯每年十月至次年二月;鈣魚在農歷春節後出現,漁 獲期大約一個月;鳥魚苗漁獲斯每年十月至次年三月。在麗水王功兩地區的仔稚魚苗 相中,對具有經濟價值的仔稚魚花身雞魚、虱目魚、鳥魚、鳥 、黑鯛、沙 及青皮 沙 等,描述其初期形態,做為鑑定之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