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來思想史研究領域里,「明末清初」這個階段,一直是學者關注的焦點。大環 境的鉅變,無疑會對各個層面造成相當的衝擊。雖然思想上的轉折與時代的變動,並 無必然的邏輯因果關係;但就間接性的觸煤功能而言,時代對思想的開展,無疑具有 一定的催化作用。 陳確,字乾初,出生於明萬歷年間的浙江海寧,明亡時他正以四十多歲的壯年,在劉 宗周( 字起東,號念臺,稱茂山先生;1578∼1645) 的啟迪之下,開始對理學展開義 理的探索。在師友相繼殉國的十年里,他的重要論著陸續完成。表面上陳確的主張雖 免驚世駭俗,但是如果從思想史的角度來檢覆的話,他的思想雖然標示了理學發展史 上新的里程;但事實上這種轉折仍是淵源有自;換言之,陳確乃是承續著理學發展的 脈絡,在襲舊中進行義理的開新。 本文首章「死與生:遽變時代中個人生命的抉擇」,探討他從面對自然的生老病死到 亡國後安頓自身的掙扎與抉擇,包括在異族致權下對生命的重新定位,對「死節」的 反省、以及對進退出處之道的安頓。 次章「驚世駭俗:從議禮、問佛到論葬」,探討的是陳確的禮學;當外王事業因國難 而頓挫,陳確逐漸對當時社會禮教傳統的崩解,投注高度的關注。他的〈喪實議〉針 對變質的喪禮大張達伐,其中並牽涉到儒、釋之辨;〈葬論〉則傳就葬禮的異化-- 社會崇信風水已然寢染成習,加以正本清源的批駁。 第三章「〈大學辨〉成書因緣與相關課題」,乃是對陳確的〈大學辨〉進行剖析:《 大學》一書與宋明理學的發展息息相關,由於《大學》本文脈終的語義豐富但卻含混 ,長久以來便一直既啟發又困擾著許多學者,而儒家學者對《大學》義理全貌的尋釋 ,不但是透過注疏詮釋的方式,更以 、脩、移、補等更改原文的形式出現,雖然可 以反映出宋明理學思想活潑的一面,卻也雖免千萬聚訟紛耘的結果。陳確在校讀苫山 遺著時,卻對《大學》展開全面性的批判,這不僅是針對《大學》改本運動的紛擾, 加以釜底抽薪;更重要的是:透過對《大學》的批判,陳確對宋明理學依傍於《大學 》所經營的義理結構,進行根本的檢覆。 末章『〈性解〉:「琢磨程朱」與「光復孔孟」』,則探討陳確的〈性解〉,事實上 ,〈性解〉與〈大學辨〉的立論基點是一派相承的;他冀望從還原孔、孟思想的本義 ,來甄定程、朱理學的是非。因此透過孔、孟思想的對勘,陳確主張「性善」的體證 ,乃是即「工夫」即「本體」;而天理與人欲的關係,也經由陳確的重新定位,得以 化對立為交融。除了對陳確思想本身加以分析外,從黃宗義( 字太沖,號南雷,世稱 梨洲行狂,1610∼1695) 中、晚年對〈性解〉的不同回應,我們要發現黃宗義對陳確 思想從 到相契的變化,不過黃、陳兩人思想的契近,恐怕仍必須從他們與蕺山思 想的互動與傳承上,來尋釋適當的理解。 #50010381.abs #50010381.a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