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fibrozil 是一種血脂調節劑,結構上類似clofibrate,同是屬於fibric acid 的 衍生物。Gemfibrozil 可有效地降低血中三酸甘油酯的濃度,並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 濃度;因此gemfibrozil 常被用來治療嚴重的高血脂症,以及降低因血脂異常而導致 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發生率。 胡研究指出,市面上不同配方的藥物產品對於其吸收曲線的形態有不同的影響。因此 ,本實驗即針對製劑上幾個配方因素進行研究,希望找出可能造成體內吸收差異的因 素。實驗內容主要包括體外溶離試驗,熱掃描分析試驗,以及體內吸收試驗。 影響固體劑型的釋出和吸收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原料顆粒的大小,稀釋劑,潤滑劑 ,崩散劑及界面活性劑等。在體外溶離試驗中,乳糖、澱粉、硬脂酸、硬脂酸鎂及月 桂基硫酸鈉被採用來測試添加不同的賦形劑可能造成的影響;且藥品顆粒大小所造成 的影響亦被測試之。實驗結果顯示在不加酵素的人工腸液中,乳糖、澱粉、月桂基硫 酸鈉均可增加溶離速率及溶離量;而硬脂酸或硬脂酸鎂則會降低膠囊之溶離率,尤其 對顆粒愈小者,此效應更顯著。此外,加入不同量的界面活性劑,發現並不能有效地 克服硬脂酸鎂所造成的減低效果。 熱掃描分析試驗中,藉由熱流變化峰的出現、轉移或消失,可幫助瞭解藥品與賦形劑 之間是否產生交互作用。圖譜結果顯示除了含有月桂基硫酸鈉以及含有硬脂酸鎂的配 方可能有交互作用的存在外;其他賦形劑與主成分之間皆顯現良好的相容性。至於其 交互作用之詳細原因以及配方之安定性試驗尚待進一步研究。 由體外溶離試驗中,選擇顆粒大小為200 號篩至230 號篩,含乳糖及有/無含硬脂酸 鎂的配方進行體內吸收試驗。家兔由於胃排空難以控制,且物質停留在胃中的時間長 ,故不被認為是試驗生體可用率的理想動物模式。因此本實驗採用文獻記載之胃排空 控制兔為動物模式,探討口服製劑的吸收,以期較能模擬人體情況。 體內試驗之血中濃度分別以電腦程式LAGRAN及PCNONLIN處理,以求得藥動學參數,然 後再以ANOVA 做統計之分析。結果顯示血中最高濃度(Cmax)、到達血中最高濃度的時 間(Tmax)、吸收速率(Ka)及平均滯留時間(MRT) 皆不呈有意義的差異,但濃度-時間 曲線下的面積(AUC) 即有差異。雖然統而言之,並不呈很明確的差異,但配方中可能 存在的不相容性,仍應儘可能避免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