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7 00:2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童照
研究生(外文):LIN,TONG-ZHAO
論文名稱:六朝人才觀念與文學
指導教授:王三慶王三慶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ANG,SAN-QI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1
畢業學年度:7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8
中文關鍵詞:六朝人才觀念士族政治士族的政治地位文學與政治結合任容合理性士族政治環境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25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六朝時代的文學,被視為是「經國之大業」(《典論‧論文》),具有「君臣所以炳
煥,軍國所以昭明」(《文心雕龍‧序志》)的作用,文學在此時被視為具有重大的
政治意義,是不言可喻的。既然文學與政治的完善,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那么掌握
了文學就有證明適合執政的作用,亦即證明了掌握文學者,有占居統治地位的合理性

所以在六朝長期占有統治地位的士族,必然是掌握文學者,否則非士族而掌握文學者
,就有質疑士族居於統治地位合理性的能力,這對於維持長期穩定的士族政治,實為
不利。因此一旦出現與士族爭奪支配權的對手,士族便會頃向於使文學以對手不易掌
握的面貌出現。本文即是基於此觀點,以考察六朝文學演變之一原因。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結論>,旨在說明本文之研究目的及方法,并確定本文所稱之<六朝>的範
圍及<人才>的名義。
第二章<士族的政治地位>,主要是透過統計的方法,以證明六朝時代居於統治者地
位的,是一群在學術背景上、取得統治權的過程上,同質性相當高的集團。雖然此集
團實際把握的權力,在六朝時代有或強或弱之別,但總是占有主要官職的大多數。因
此士族占有統治者地位,是一個縱貫六朝的、長期的狀況。
第三章<與士族特權配合的人才觀念>,主要是透過史料的句稽,以處理如下問題:
士族凸出本身的特質,使之成為最重要的任官條件,從而得出一個結論:擁有這些特
質者,是適應於居官的政治人才。而這些特質既為士族所特有,因此不易為非士族者
所獲得,於是士族就恆能證明本身為政治人才,也就保障了士族及其子弟的任官特權

第四章<文學與政治結合>,首先透過六朝文論的描述,以證明文學與政治具有密切
的關系,繼而以比較的方式,證明判斷政治人才與文學人才的方式相同,成為文學人
才,有證明自身為政治人才的作用。如此一來,文學有任官合理性的證明作用,勢必
成為士族所必須掌握的資源。
第五章<與士族政治環境相應的文學>,則考察六朝文學演變的原因。首先證明士族
政治環境的分期(以士族所面臨的不同的政治競爭對手作分期依據)和六朝文體的分
散(以六朝文論的描述作分期依據)之間,存在著對應的關系。從而以真正族政治環
境的分期作綱目,考察各時期文體所呈現的面貌,與士族所面臨的政治競爭對手間的
關系。
第六章<結論>,則為本文的研究成果,作一簡單的回顧。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