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8 18:2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金洪仲
研究生(外文):JIN,HONG-ZHONG
論文名稱:唐代學制與經學之關係研究
指導教授:許剡輝
指導教授(外文):XU,YAN-HU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1
畢業學年度:7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7
中文關鍵詞:唐代學制經學律令制五經正義義疏之學廟學制韓國三國時代的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30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文共分五章及一附論。首章為結論,敘述研究目的、範圍及方法。唐代學制為律令
制之一環,其學制部門,可謂集前代之大成,而唐代經學因正訂群經文字,頒布「五
經正義」,作為官學之教材,及貢舉考試之依據,其與學制之關系尤為密切。基於此
故,本文欲藉兩者之關系,了解唐代經學、學制之承襲、演變及其影響。
第二章考述唐代學制,分別探討唐代學制之洲源及其演變,唐代官學、私學,廟學制
與釋奠禮制等。得知學校教育之演變,恆與政治之良窳而終始。
第三章考述唐代經學,主要探討唐代義疏之學。
第四章為唐代學制與經學之關系。主要探討貢舉、統一注疏對經學研究之影響,以及
廟學制與道統的關系。
第五章為結論。
附論為唐代學制經學對韓國之影響。主要探討韓國三國時代的學校教育,并申述唐代
學制、經學的受容問題。
唐代統一經典學說,編成「五經正義」,可謂集注疏學之大成,據新唐書藝文志所錄
可知,治經多以注疏之作為主。隨季南學大勵,北學漸衰。唐初承隋,則儒學研究至
唐代理應有輝煌成績,然反致衰沉,此固然與唐代才智之士舍儒從佛有關,另外就是
經學本身之發展受阻,即注疏之統一,加以貢舉之影響,對正義以外的經說,逐漸乏
人問津,明經以九經取士,生徒可自由選擇,導致群經中凡易於誦習者,人皆競讀,
其難者人皆舍棄,此種趨易避難之風尚,對經學之均衡發展,影響甚巨。
總之,唐代學館之經學教育,因貢舉之風尚而有諸問題之衍成,然以整體觀之,唐室
訂正群經文字,頒布五經正義而統一經說,作為考查學生成績之標準,貢舉錄士依據
等的措施,由於唐代經學長久統一,使自魏晉以來頗受玄釋於今日者,正有賴於唐撰
正義。唐代統一經學,雖有錮蔽思想之嫌,然而確實有「固守」之功。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