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將所提及的十二代女王,分成三階段來討論,首先提到在三∼六世紀,即所謂 闕史時代的傳承上之人物,卑彌呼、臺與王女、神功皇后以及飯豐王女。由於當時本 沒有文字歷史記載,所有的考證都須藉助於中國之史料以及出土之文物,而一般所謂 的巫女卑彌呼的シャーマニズム倒底是什麼,與日本日後女帝的角色有無連,而此時 期的シャーマニズム,是否純粹的屬於土著之咒術或著與我國之道教,也有密切的關 係,不僅是卑彌呼,連臺與王女、飯豐王女,都帶有濃厚之巫女色彩,而神功皇后, 一般的說法是被比擬為卑彌呼,乃杜撰之人物。本文由『三國志』『魏書』「烏丸鮮 卑東夷傳」中「事鬼道」三字,展開研討明以中國史料的立場來探討,而揭開巫女王 神秘之面紗。 第二階段:將七世紀末作一分界,就推古天皇至持統天皇作一分析,以找出她們誕生 之謎,這幾位女帝都有共同的特徵,都是皇族出身或為天皇之女或為前帝之后,並還 擁有司祭者的職位(已非巫女之角色),在皇位繼承發生困難時,這些最接近權力核 心的女性就被請出即位,作一緩衝,論文先以年代的順序,對這些女帝的生平作介紹 ,然後再就她們在政治上的表現作一番評估,此時期可謂律令制度萌芽時期,在唐朝 文化影響下,原先以大兄制為緯,兄弟相續為經的皇嗣理論,往往造成政治的動盪不 安。所以此一律令國家完成前之過渡時期,女性天皇具有中繼天皇(過渡時期天皇) 之作用。而此時之日本會走向律令制中央集權國家之行列,中國文化之輸入,可以說 是最大的主因。 第三個階段,乃是八世紀所出現的四代女帝,依次為元明、元正、孝謙、稱德,其中 教謙重祚為稱德,所以共有三人,她們的性質與第二階段之女帝大致類似;也是在皇 嗣繼承發生困難時即位,作為一種權宜之策,但資歷卻大大的改變,並不是前帝或先 帝之后,這是由於大化革新後,經歷了元智朝與壬申之亂,伴隨律令制度之導入,屬 於律令國家體制之一環的皇室制度,也逐潮完備,由於受到中國男性主義直系繼承法 之影響,這些女帝都是在皇位嫡系繼承的大前提下即位。由於日本當時編纂律令之「 知識分子」,都受了中國文化之影響,所以無形中,中國式的繼嗣法就溶入了日本的 繼嗣令中並且正統化,八世紀三位女帝之出現就是最好的說明。以上便是本論文之大 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