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的研究目的在於探討臺灣地區股票上市公司資金來源與資金成本的關系,以 了解我國企業是否存在有最適資本結構及企業規模、風險程度、股利政策等對資金成 本的影響程度有多少?并提供研究結果作為企業界今后融資決策之參考,并借此促成 健全財務結構之推行。 本論文計分五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為文獻探討,第三章為研究方法,第四章為 實證分析與研究發現,第五章為結論與建議。 本論文主要系以民國七十四年至七十八年臺灣地區股票公開發行上市之金融業、紡織 纖維業及電機器電纜業等三種產業,共三十八家廠商為研究對象進行回歸分析。 經本研究的實證結果,共得到下列五項結論: 一、臺灣的銀行業由於利率尚未全面自由化的關系,以致其資金成本深受中央銀行政 策的影響,進而造成時而支持M-M理論,時而支持傳統理論的奇特現象。 二、臺灣的紡織業及電器電機電纜業間則并無一最適資本結構的存在,此乃符合M- M杠杆中立性之理論。 三、臺灣的銀行業其資金成本不受股利政策的影響;紡織業與電器電機電纜業則出現 現金股利率愈大則資金成本愈低之結果。 四、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資金成本有逐漸上升的現象。 五、企業風險與資金成本的關系,不具統計顯著性,顯示在臺灣的投資者對風險的感 受并不十分敏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