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4 02:0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玟娟
研究生(外文):HUANG,WEN-JUAN
論文名稱:區隔化之內部勞動力市場、社區與工會的自主和轉變
指導教授:王振寰王振寰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ANG,ZHEN-HU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社會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1
畢業學年度:7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8
中文關鍵詞:勞動力社區工會社會學勞工運動工會運動高雄煉油總廠社會學社會工作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20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台灣自1987年解嚴後,勞工運動快速地興起,“勞工”與“工會”這個議題隨之被突
顯出來,勞工自發性地在工會中活絡發展,各種非依政府工會發體制來運作的聯誼會
、聯線等勞工組織也因應而生,動員勞工發起集體行動。然而,在勞工運動的快速發
展下,許多自主工會的幹部卻相繼遭到資方記過、解僱或調職的處分,從1989年起勞
工與工會運動即逐漸滑落,少有強勢的抗爭行動出現。
台灣的學者大多關注於工會運動為何能夠興起的問題,而沒繼續再研究於灣工會運動
在1980年代末期到1990年初期為何逐漸衰徽之現象,對於“勞工與工會”的主題,學
者們很少進入工廠與工會實地去探討,尋示其轉變的脈絡與關鍵。筆者有鑑於此,選
擇了中國石油公司高雄煉油總廠之自主性工會做為案例,以觀察近年來台灣國營事業
產業工會的發展。
在本文的案例中可以發現:高雄煉油總廠的勞工被劃分為職員與工員兩種身分,嵌入
區隔化的內部勞動力市場與社會區中,各自適用於不同的制度與規則,因而高雄煉油
總廠的工員在政治、經濟與社會面上感受到被劃分的不平等,進一步造成不滿,這些
即是促使“勞方聯線”疑聚勞工在政治面上將工會轉變為自主之重要因素。在自主工
會動員勞工展現其集體行動的力量後,資方放寬了雙元化內部勞動市場中職員與工員
間的流通管道,以公平公開的陸遷方式,抒解勞工的不滿,另成立有員眷室等一級單
位,從事社區建設,接受員工申訴,取代工會溝通協調的功能,使得1991年滔灣石油
工會改選時資方支持的“第三勢力”占優勢,勞方聯線在為勞工爭取了多項福利後,
工會內部意見分歧,勞方聯線在工會選舉中落敗。
總之,由高雄煉油總廠的個案可得知:不論是勞工與工會運動的出現、蓬勃及衰落,
皆不可單從工人的面向來探討,而必須將資方的作法或因應措施和勞工、工會等行動
放在同等的架構中,思考工廠中勞資雙方的互動關係,才能適當解釋台灣勞工行動與
工會運動的現象與發展。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