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研究主要在以不同的有機酸鹽如葡萄糖酸鈉(鉀)、胺基戊二酸鈉及不同的有機酸 如月桂酸(Lauric acid),檸檬酸(Citric acid),酒石酸(Tartaric acid),草酸 (Oxalic acid),葡萄糖酸(Gluconic acid ), 胺基戊二酸(Glutamic acid),二 次乙基三胺等為起始物, 合成不同組成比例之釔鋇銅有機酸鹽, 此即為超導材料之前 驅物。 製成前驅物後, 再經過燒製過程以製備陶瓷超導材料。在過程中, 改變各項變數如溫 度、氧氣、燒制時間、打片與否及壓力等,測量這些樣品的導電度。其零電阻溫度介 於40∼100K之間, 部分未達超導態, 也有少樣品純粹為半導體。 此外經由掃描式電子顯微圖, 觀察燒結前後粒子排列及顆粒大小之變化。由圖中可觀 察到導電性較好的樣品, 大都成桿狀粒子排列, 微小顆料的數目亦較少。 探討燒制過程中各種條件之變化, 改變各種條件, 即知在燒製過程中的溫度、打片等 , 會影響到樣品導電性的好壞, 而研磨、燒制時間等對導電性並無太明顯之影響。 另外由X-射線繞射圖可知道樣品大都為正交晶格結構orthorhormbic 相, 但尚存在一 些未經證實的峰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