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投資在電腦化之費用逐漸增高後,高階管理者會非常想知道,投入與產出到底如何 ?電腦化對組織支援之效益到底有什么?或到底有多少?因此,資訊系統所產生之效 益必須加以衡量,使得效益能夠突顯出來,做為日後組織投資在電腦化之參考,並且 由衡量之結果可以做為電腦化結果之檢討用,瞭解尚有那些部份須再加強改進。 但是要衡量資訊系統之成本效益并沒有辦法只以一種單一方法來分析,又資訊系統所 產生之效益項目相當多,若欲將所有的效益一一找出并加以衡量,不但不切實際且無 法掌握重點效益。 在探討有關成本效益的評估文獻中,可以看出目前文獻雖然有這方面的討論,但是大 部分是屬於描述性或只是針對某一種效益的衡量,并沒有考慮到資訊系統在不同的成 長階段會有不同的效益產生;在不同的階段對高、中、低階層的管理者支援程度也會 有所差別。因此本文針對資訊系統不同成長階段分析其評估的重點。 因此,本分析架構在衡量成本效益之前,先針對Nolan 在1974年及1979年提出對資訊 系統成長階段的劃分,將開始、擴充( 或蔓延) 、定形( 或控制) 、成熟( 或整合) 等四個階段之效益加以分析,找出各階段之評估重點。 另外,在評估時針對效益發生的先後,將評估步驟分成使用過程產生的效益與使用後 對整體組織產生的效益。 成本的部分,將成本分類成該年度發生的成本與硬體、周邊設備等年度分攤成本。并 且針對有關分攤的原則加以分析。 管理者可以將該年度成本與效益加以比較分析,以便管理者能夠藉由各年度的評估而 瞭解成本效益的成長情形。 最後,將成本效益評估的步驟與方法進行推演,便於利用本文之分析架構。 #50009260.abs #50009260.a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