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股市係屬於新興的證券市場,自民國七十六年以,來投資人口遽增,繼而蘊釀 一股上市熱潮。股票上市往往造成申購熱潮,掛牌後可能有一段期間的漲停板,投資 者享有短期超額報酬,於是更熱衷申購新股,也促使市場規模迅速擴大。 從臺灣近年來股市的變化及實證文獻顯示新上市股票確實存在短期超額報酬的背景下 ,逐形成下列的研究目的: (一)可否從理論及實務方面的定義找出與新上市股票價值有關的因素,實證測試其 與承銷價格之間的關係? (二)進一步將具有顯著相關的因素建立一解釋力高的模型,找出承銷價格的決定因 素? (三)將這些因素反應於承銷價上,是否能使其較近於真實價值,減少超額報酬的不 合理現象? 本研究係根據訊息均衡理論及臺灣實務規定,並參考國內對新上市股超額報酬成因之 研究所歸納出的因素,發展出三類資訊,九個假說,以臺灣地區民國七十三年至七十 九年新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採用複迴歸分析方法,實證測試「股息發放」、「會計 資訊」、及「公式因子」與新上市股票價值的關係。 實證結果發現,與新上市股票價值最具顯著相關的是承銷價格公式因子:股權淨值及 淨利;其次是會計資料:總資產,營業收入及銷貨毛利;至於訊息發放中除了「內部 人員持股比例」呈負相關外,外界專業機構聲譽及宣告股利發放等訊息均無明顯關係 。研究結果的附屬發現是:「內部人員持股比例」和「股市熱絡」均與「中籤率」有 顯著負相關。 最後,提出的是,目前實務上僅以幾個重要會計資訊訂定承銷價,無法充分反應證券 的真實價值,並且建議將「內部人員持股比例」納入承銷價格計算公式中,俾增進承 銷價格的合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