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腳病是台灣特有的地方性末梢血管疾病,蔓延在西南部的濱海地區。此病系潛伏性 ,漸漸發生,其病程既慢且長,是一種可怕的疾病。經過流行病學的調查指出此病的 發生與飲用深井水有密切相關。 自烏腳病主要流行區之一,布袋鎮,取深井水。先用0.22um的過濾膜過將雜質除去, 把酸鹼值調至8.3。經三枝 DEAE Sepharose CL-6B管柱及HPLC分離後,在UV 280um的 偵測下可得到三個對牛動脈內皮細胞有毒性的部份。分離其他流行區的井水也得到相 同的結果,且和非流行區所得之結果有顯著的差異。 三價砷及五價砷可加強經第三枝DEAE管柱所得物質對牛動脈內皮細胞的毒性。進一步 分析經HPLC分離的三個吸收峰,只有一個吸收峰對牛動脈內皮細胞的毒性可被三價砷 及五價砷加強。這結果表示井水內的砷對這物質毒性的表現很重要。 布袋地區井水經上述方法分離後,在其中一個吸收峰發現含有蛋白質及核酸,且可使 小白鼠產生抗體。另以超過濾 (ultrafiltration)可得到含有蛋白質及核酸較多的物 質。此物質與前述抗體有交互作用,對牛動脈內皮細胞有毒性。因此物質能通過 0.22um的過濾膜,故推論可能為某種小於細菌的微生物。至於其與烏腳病的關係則有 待進一步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