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國家公園內位於八通關地區之金門峒大斷崖國內規模最大的崩塌地之一,也是河 川向源侵蝕及河川襲套之典型範例,並為斷崖、斷層、崩塌地,分水岭等地質研究與 解說之極佳地點。本研究即將金門峒幽崖按地層、岩性等崩場特性之不同分為⑴C 區 廬山層板岩區⑵D 金門峒斷層破碎帶⑶E 區佳陽層變質砂岩夾板岩區等三區,分別於 崩崖冠部埋設木椿加以量測其向源侵蝕之速率,除定點定期野外量測與拍攝記錄外, 亦針對特殊季節如颱風、豪雨、梅雨季進行不定期之觀測,並配合不連續面之調查分 析,地理資訊系統之分析與航照判釋以探討其崩塌之發育機制,再配合前人於玉山地 區之研究及文獻分析,進一步推測其未來的崩塌演化趨勢。 其崩塌種類與速率依野外觀測結果為: ⑴C 區屬穩定區域,崩塌規模甚微;落石或岩屑崩落。 ⑵D 區以5.75m/year平均速率向源侵蝕;崩塌方式以板狀傾覆或岩塊崩瀉或落石為主 。 ⑶E 區8.89m/year平均速率向源侵蝕;崩場方式以板狀傾覆或岩塊朋瀉或落石為主。 岩塊崩瀉或落石為主。 金門峒斷崖之崩塌機制主要是受到金門峒斷層主構造之影響,使得岩體破碎,特別是 鞍部D 區,另伴隨著斷層發育的高密度節理,及因解壓作用形成的張力裂縫,板岩的 板劈理,均使金門峒斷崖的岩體特性,破碎的有如膠結疏鬆的礫岩一般,加上外在營 力的作用,例如降雨沖蝕、豪雨、颱風、地震、重覆冷熱(乾濕)作用、與凍霜作用 ,使金門峒斷崖以5.75m/year~8.89/year平均速朝南與西南急速的向源侵蝕,其崩坍 面積更於59年內擴張達25倍,預計3~5 年之時間,可達分水嶺開始進行河川襲奪之作 用(陳有蘭溪襲奪荖濃溪),再約15年之時間會影響到玉山至八通關久步道,其崩塌 發育趨勢更有向北峰稜線迅速擴大崩塌之趨向,終致會影響到整個八通關地區甚至玉 山山脈之地形與地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