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視流方法觀察50°後掠角三角翼在攻(α),5° ≦α≦30°,與側滑角(β), 0° ≦α≦30°時的流場及於翼面加裝噴流裝置後,翼面流場直到噴流完全失去效用 時的流場結構。在未加噴流情況下之結構顯示,當5° ≦α≦30°,三角翼的流場為 翼緣分離渦流所主宰。當10°≦α≦30°,0° ≦β≦30°,翼緣分離渦流在翼面潰 散且翼面出現螺旋式三維分離(spiral separation) 。三維分離區的數目、位置及其 影響範圍隨攻角與側滑角的不同而有顯著的改變。繼之,改變翼緣形狀及厚度,觀察 在攻角5° ≦α≦30°,無側滑角情況下流場結構,發現在較小攻角情況下,隨著翼 緣形狀的變化,渦流結構有明顯的差異,當攻角α≦20°則流場並無明顯的差異。 對二種不同翼緣三角翼進行翼面噴流控制翼緣分離渦流之實驗,噴流出口分別位於 0.3c( c 表 root chord length) 、0.5c、0.7c及側向矩翼弦0.5s( s 表local semi -span width)及0.7s六種情況,其噴流之動量係數Cu分別為0.26及0.12。實驗觀察噴 流後渦流中心再次形成及翼面分離流的變化情形。本研究乃對上述分離現象及動量係 數Cu改變,對渦流中心再形成的影響做有系統之歸納及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