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像在我國書籍圖文傳統中,特指古代戲曲小說的人物插圖,是因文而發、與文並置 的版畫藝術,故繡像與本文、版畫有緊密的關聯。插圖與版畫的藝術一向為文學、繪 畫研究者所忽略,而《紅樓夢》的研究始終側重於文字,對其衍生的圖畫;甚至是隨 文出版繡像,學界也少有涉及。主因可能是《紅樓夢》一書高度的藝術成就,在學術 的研究上已能自足,致使其圖畫雖然時有新作,而論之者卻少。是筆者欲就舊有的材 料,先以清代《紅樓夢》的繡像為研宄的起點,並做為紅學領域裡一個新議題的研發 。 基於對題材的關懷和思考,本論文必須考察關於清代的《紅樓夢》: 1.就各本繡像之所本的,與其底本版本,在來源上是一致的,還是另成統? 2.做為圖畫創作的靈感母體而言,《紅樓夢》的描寫藝術裡,究竟提供了甚麼畫題線 索?脂評幫了什麼忙? 3.繡像對本文的詮釋,有否達到了和評點相同的功能?或者繡像還做了那些?又繡像 對本文的取材,是否也有各別的著重和愛好?其他形式的藝術對《紅樓夢》的取材也 有類似的情形嗎? 4.以藝術論,這批繡像在中國版畫史上的排行如何?它的承襲與開展又如何? 5.繡像在社會功能上,即行銷、消費,與社會接受情況方面,彼此產生何種影響? 本論文各章的研究大要及成果: 第一章:以新議題的開發、舊材料的運用、接受理論的考量三節,分逑本論文白的研 究動機、材料與方法。 第二章:《紅樓夢》關於人物形象、場景意境的描寫藝術,其行文如繪,脂評又為之 點出,足為畫題創作的線索。並論及芹脂二人的畫藝修養。 第三章:以詮釋本文的角度,繡像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評點,一以圖,一以文。而繡 像的畫題,與其他形式的藝術一樣,在取材上,都類似的偏好。並且繡像的描繪,或 忠原著,或以己意發揮。 第四章:借由對中國版畫史的回顧,察看清代《紅樓夢》的繡像藝術,其木刻版畫的 藝術性,正落於晚明黃金時期之後;但在清末,又發展出石印版畫的另一種美感。而 在繡像的審美趣味裡,正具有與版畫藝術相同的通俗性質。 第五章:小說繡像之於社會大眾,使小說除了有教育、娛樂的功能外,又多了繪畫的 欣賞,雅俗兼有,而讀者各取所好。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期望在古典文學與通俗藝術之間,再尋求新的展。 附錄:清代《紅樓夢》的繡像版本,其實多自成系統,經重新爬梳後,製成一分類表 。並以其中十一個版央,借為本論文論述的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