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是近代史重要人物,其重要性含蓋政治與學術,政治上開變法之先,學術上啟 經學今古之爭,二者之間又相互聯結,主要是以經學面對時代,以學術領導政治,政 究康氏可以知道新代經學與政治的關連,更可探究康氏如何以經學面對文化巨變的時 代,從而得知傳統在現代的價值。康氏的整體表現,可供我們參考。 本文是將康氏置於清代經學史下觀察,亦即在傳統發展下探討康氏經學思想,與一般 研究著重時代背景稍異,更與採取西力衝擊理念不同,但並不是置歷史背景於不顧, 而是指出專家研究,除了須注意歷史背景外,還要注意傳統發展,時代不同,對傳統 解釋也不同,對傳統解釋不同,其時代判斷也會不同,所以要理解康氏何以如此,必 須對其經學思想作一研究。 本文第一章從歷史背景開始,反省解釋清代經學史的四種意見:王學反動、清廷高壓 、西力衝擊、階級利益,說明四種說法均有其局限,未能從學術內部探討清代經學發 展。清代經學承二千年發展,而有一自覺性反省,是從晚明上溯至西漢,並以重新解 釋孔子為目標。第二章探討唐氏學術淵源,朱次琦以理學經世,廖平以制度分別經今 古學,前者予康氏強烈的社會關懷,後者予康氏重視社會制度,康氏結合二者發展其 新說。第三章指出康氏經學發展方向,是由理學轉向經學,由古文轉向今文,最後重 解孔子,以孔子為教主。第四章分析康氏建立經學的理論基礎,以天為理論根源,以 仁為天的內容,以性為仁的開展,以禮為性的完成。第五章敘述康氏以經學改革社會 ,以制度救國、物質救國、文化救國為主,開啟民國以後救國理論的先聲。第六章比 較康氏與同時諸家爭論異同,焦點在對孔子性格認定有異,唐氏始終以孔子為教主, 諸家則以為宗教是迷信,孔子之聖在傳播歷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