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於民國八十年十月至民國八十一年五月於輔仁大學進行能見度觀測,並在輔仁 大學、延平國小、華江國中、文林國小、松山國小等地點五個地點進行氣懸微粒之採 樣。觀測的目標物共選取了74個,能見度最佳時可達24.8公里,結果並顯示能見度和 氣懸微粒的關係只有在相同觀測及採樣地點時有較一致的變動趨勢,而當兩者不同時 則沒有明顯的變動關係。在能見度的判定方面,探討了盛行能見度法和等面積法,採 用盛行能見度法要比等面積法推定的能見度高出約50%。 在氣懸微粒粒徑分佈中,本研究得出影響台北都會區能見度最大的粒在0.3~0.4μm之 間,佔所量測到全部粒徑微粒理論散光係數的將近40%,顯示欲控制能見度必須能對 該粒徑範圍微粒加以有效移除。其次,本研究針對相對濕度的影響進行初步探討,結 果顯示在積分散光儀使用加熱管後理論散光係數和實測散光係數之比值與相對濕度有 很一致之變動關係。接著在能見度影響因子的探討中,本研究以階段複迴歸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得出一風速、相對濕度、及氣懸微粒實測散光係數 為估算因子的最佳估算模式,本模式對於台北都會區之盛行能見度有不錯的估算能力 。最佳模式的靈敏度分析顯示,相對濕度的變動最為敏感。此外,在探討其他可能型 態的模式時發現,當縮小能見度觀測角度範圍,或將觀測的能見度分成近、中、遠距 離,但觀測角度範圍不變時,其合成最佳估算模式的相關係數均有降低,其中以後者 降低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