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旨在探討理情團體諮商對國小情緒困擾兒童理性思考、情緒反應、生活適應之 效果,主要研究目的有四:第一、探討情緒困擾兒童接受「理情團體諮商」的實驗處 理之後,對其理性思考、情緒反應與生活適應的諮商效果。第二、比較同質實驗組與 異質實驗組;及男女性別之理情團體諮商之效果。第三、探討情緒困擾兒童接受「理 情團體諮商」實驗處理之後,在理情思考、情緒反應與生活適應上的特續效果。第四 、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對情緒困擾兒童諮商輔導之參考。 本研究採文獻調查、內容分析、問卷調查法、準實驗設計法及統計分析法。其中問卷 分析法部分,係以台中市春安國小五年級26位情緒困擾兒童及4 位情緒正常兒童為樣 本;研究工具乃分別採用許文明(民78)所修訂的「兒童信念量表」、謝淑玲(民79 )所自編的「兒童理性觀念量表」為研究工具。調查所得資料採單因子共變數分析, 二因子共變數分析、t 值檢定、積差相關、因素分析符統計方法加以處理。 本研究得到如下的結論: 一、理情團體諮商活動在後測、追蹤測驗上,對減少國小情緒困擾兒童的非理性觀念 有積極的效果。但在實驗同質組、異質組,及不同性別上,其非理性觀念的理情團體 諮商效果並沒有顯著的差異。 二、理情團體諮商在後測、追蹤測驗上,對增進國小情緒困擾兒童的活動內容習得上 有積極的效果。但在同質實驗組、異質實驗組,及不同性別上,其諮商內容習得的理 情團體諮商效果,並沒有顯著的差異。 三、理情團體諮商在後測、追蹤測驗上,對減少國小情緒困擾兒童的不適當情緒反應 有積極的效果。但在同質實驗組、異質實驗組,及不同性別上,其情緒反應的理情團 體諮商效果,並沒有顯著的差異。 四、理情團體諮商在後測、追蹤測驗上,對增進國小情緒困擾兒童的生活適應上有積 極的效果。同時在同質實驗組與異質實驗組間的理情團體諮商效果亦達到顯著差異, 即異質實驗組優於同質實驗組,可適用於一般情緒正常兒童。而在不同性別上,其理 情團體諮商效果並沒有顯著的差異。 五、理情團體諮商實驗組成員的主觀評量與回饋,成員都認為有積極的效果。 根據上述之結論,本研究提出輔導應用上之建議: (一)理情團體諮商的應用方面,由於「A-B-C 理論」淺顯易懂,可應用於國小高年級 學生。 (二)諮商內容的設計可採用系統化的家庭作業,理情故事、角色扮演腳本等方式進行 ,有助於輔導的效果。 (三)團體聚會時間、次數,可再延長或次數加多以促進輔導的效果。 (四)要避免成員有「自我標記」作用產生。 (五)對於理論的介紹須分配較多的時間,因為這是整個活動的基礎。 (六)對於教學者,學生、學校、父母、師長等方面要互相配合,參與課程活動,以增 加輔導的效果。 至於未來研究之建議如下: (一)受試者方面的變項 1.探討不同性質的受試的效果,如高非理性者、高學習功能者、身體理殘障者、青少 年犯罪者、單親兒童、孤獨者、順從者等。 2.探討不同年級、年齡、學習動機、認知型態、學校類型、社經背景的受試的效果。 3.探討在特定的人際關係中的效果。如兄弟、夫妻、父子等,在接受理性團體諮商後 ,人際互動的情形。 (二)領導者方面的變項: 可研究不同性別、專業背景、人格特質的領導者所帶領的團體,在效果上的差異。 (三)各種不同的變項 1.探討各種不同的方法,如家庭作業、理情想像、角色扮演、行為演練、讀書法療、 錄音回饋、錄影回饋對理情團體諮商實施效果之影響。 2.比較理情治療與其他治療方法的輔導效果。 3.比較不同認知性治療方法效果。 4.可探討理情團體諮商對各種不同變項的影響。如:考試焦慮、溝通能力、自我了解 、自我肯定、敏感性、決策能力、人際關係、挫折容忍力、特定的幾個非理性觀念等 變項。 (四)評量方面: 未來研究在團體的評量,可以考慮第三者,如觀察員、導師、家長等重要關係人來擔 任。為了瞭解成員在團體歷程中的改變情形,除作效果評量外,可增加過程評量,除 量的考驗外,亦可增加質(趨向)的考驗。 (五)學理上的探討 未來的研究有許多學理上的主題可供深入探討。 ..探討目前情緒困擾兒童及一般兒童常有的非理性想法內容、類型及影響因素,並? 騆陬L差異。 2.非理性想法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師性別、父母的教養態度、同儕團體、學生的學 業成續之關係。 3.Ellis 所提出的十一個非理性觀念是否能簡化成為種非理性觀念? 4.兒童的理性思考、情緒反應及生活適應彼此間是否有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