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研究範圍 第二章 人品與文品相關性探討的形成背景 第一節 文學的抒情特質-作家情志的表現 壹、抒情特質的形成 貳、抒情特質對本論題形成的影響 第二節 說詩傳統──詮釋方法的開展 壹、知人論世 貳、以意逆志 參、說詩傳統對本論題的影響 第三節 人倫識鑒──人物品鑑的傳統 壹、人倫識鑒的緣起 貳、人倫識鑒領域的開拓 參、人倫識鑒對本論題的影響 第四節 實踐的價值取向──生命價值的規範 壹、實踐取向的進路 貳、實踐取向對中國士階層的影響 參、實踐取向對本論題的影響 第三章 人品與文品研究的前提與限制 第一節 閱讀媒介的檢察 壹、文獻不足對評價客觀性的影響 貳、文獻可信度對評價客觀性的影響 第二節 創作與行為主體的困限 壹、心手不相應──創作主體的困限 貳、心跡不一──行為主體的困限 第三節 評量工具的檢測──標準的變易性 壹、定義變遷 貳、雙重標準 參、寬嚴不一 第四節 批評主體的省視 壹、讀者素養 貳、批評立場 參、批評態度 肆、社會文化 伍、時俗好尚 小結 第四章 人品與文品相關性的進一步闡釋 第一節 人格的構成與發展 壹、人格構成的先天因素 貳、人格的發展 第二節 文學與道德的關係 壹、文學主體與道德主體關的釐清 貳、審美判斷與道德判斷 第三節 考察人品與文品的途徑 壹、從作品風格的構成因素考察 貳、從心理分析論考察 小 結 參、從道德發展論考察 結 論──兼述人品與文品相關性探討的文化意義
|